首页 > 诗文 > 何逊的诗 > 边城思

边城思

[南北朝]:何逊

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

春色边城动,客思故乡来。

边城思鉴赏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婀娜多姿的杨柳和离情相思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有名的《诗经·小雅·采薇》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人借道中所见,以言行役之久,寄托离情乡愁。到汉代,折柳赠别更蔚成风气。可怜灞桥柳,愁煞离别人。人们把杨柳和离别联系在一起,大概是因为那长长的柳丝最容易引起绵绵离情的缘故吧。可是对于多情善感的诗人来讲,在那杨柳尚未垂下万条绿丝绦之时,他已敏锐地察觉到春天的来临,从而触动了他的乡愁。“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写的正是早春景象。柳色黄而已,尚未吐出细叶;水色绿而已,苔衣尚未长成。这正是冬尽春来的一、二月之际,春意萌动,春色逗露之时。杜审言说得好:“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飘泊边城的游子,对时令和景物的变化特别敏感。忽见边城杨柳色,已觉春色动地来。一个“动”字,把萌动的春意写得活泼泼地。而这种敏感,正是由客居异地而产生的刻骨的乡愁催发的。元稹诗云:“何处生春早,春生客思中。”(《生春二十首》其十九)赵嘏诗云:“何事最能悲少妇,夜来依约落边城。”(《新月》)而当边城春色动的时候,客居边城的游子也就格外思乡念家了。为什么春色最能撩拨人的乡思呢?王维的这首诗可以算一个让人满意的答复:“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送沈子福归江东》)

交流分享


何逊简介

唐代·何逊的简介

何逊

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苍山县长城镇)人,何承天曾孙,宋员外郎何翼孙,齐太尉中军参军何询子。八岁能诗,弱冠州举秀才,官至尚书水部郎。诗与阴铿齐名,世号阴何。文与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其诗善於写景,工于炼字。为杜甫所推许,有集八卷,今失传,明人辑有何水部集一卷。后人称"何记室"或"何水部"。

...〔 ► 何逊的诗(159篇)

猜你喜欢

游青城山

杨可弼

我笑羊叔子,岘首矜一生。

又怪谢阿客,伐山觅峥嵘。

山林乐四首 其二

宋代俞德邻

山林何所乐,佳兴四时同。琴罢庭留月,酒残松度风。

鹤归苍汉外,猿叫碧萝中。却笑磻溪叟,区区理钓筒。

重寄元美 其二

明代李攀龙

南冠君子系京华,秋色伤心广柳车。此地由来多侠客,不知谁是鲁朱家。

御园初夏 其四

弘历

老翁犁把耕新润,弱妇筐钩伐远扬。常在豳风图画里,那能辛苦忘农桑。

寄江阴史君尹梅津

释元肇

清简何曾五马荣,时艰念虑在生灵。江如谢朓诗中静,山似岳阳楼上青。

戢戢鱼头曝冬日,翩翩鸦字出宸庭。三吴父老遥相祝,几向天边望福星。

冬至

宋代马廷鸾

山寒律琯又飞灰,万壑松风冬起雷。

风景不殊云黯淡,雪霜初霁日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