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螓字的解释
螓

拼音 qín 注音ㄑ一ㄣˊ
部首虫部 总笔画16画 结构左右
五笔JDWT 五行 统一码8793
笔顺丨フ一丨一丶一一一ノ丶ノ一丨ノ丶
名称竖、横折、横、竖、横、点、横、横、横、撇、捺、撇、横、竖、撇、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qín(ㄑ一ㄣˊ)

⒈  古书上说的一种蝉,比较小,方头广额,身体绿色:“螓首蛾眉。”

⒉  蝇。

English

a small cicada with a square head

最读网螓字讲解

“螓”字的语文讲解 “螓”是一个形声字,从虫,青声。它的读音是qíng,在古文中同“蜻”。 一、字形结构 “螓”字的左半部分是“虫”,表明这个字与昆虫有关。右半部分是“青”,作为声旁,提示了字的读音。 二、字义解释 1. 本义:“螓”原指一种昆虫,即“蜻蜓”。蜻蜓是一种常见的绿色小飞虫,生活在水边或草地附近。 2. 引申义:由于“螓”与蜻蜓发音相同,因此“螓”也可以作为“蜻蜓”的代称。在古代文献中,有时会用“螓”来泛指各种蜻蜓。 三、词语搭配 1. “螓首”:指蜻蜓的头部,因其形状小巧而得名。 2. “螓翼”:形容蜻蜓翅膀轻薄而透明,像一片薄翼。 3. “螓蚱”:泛指蜻蜓和蚱蜢一类的昆虫。 四、文化意义 “螓”字不仅承载着昆虫的知识,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蜻蜓”常被用作描绘夏日景色、表达闲适情感的元素。如杜甫的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中的“纸鸢”(风筝)与蜻蜓一同构成了夏日乡村的生动画面。 此外,“螓”字还出现在一些古代神话传说中,如《山海经》等古籍中对奇虫异草的记载,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总之,“螓”字作为形声字,既体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又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昆虫文化和文学作品的重要窗口。

螓


※ 螓的意思、基本解释,螓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qín

〈名〉

古书上指像蝉的一种昆虫 [a cicada-like insect]。虫名。蝉的一种。体小,方头,广额而有文彩。如:螓首(妇人的额头,方广如螓);螓首蛾眉(额广而眉弯。用以形容妇人容貌的美丽)

康熙字典

螓【申集中】【虫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匠鄰切《集韻》《韻會》《正韻》慈鄰切,?音秦。蟲名,似蟬而小。一名蜻。蜻,?也,頭方有文。《詩·衞風》螓首蛾眉。《傳》螓首,顙廣而方。《夢溪筆談》蟭蟟之小而綠色者,北人謂之螓。

《爾雅翼》大蠅曰胡螓。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