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耹
⒈ 音。
统一码
耹字UNICODE编码U+8039,10进制: 32825,UTF-32: 00008039,UTF-8: E8 80 B9。
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耹字讲解
《茅》字义解析
“茅”字,在古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汉字,更承载着古人对于生活、自然和环境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首先,“茅”字的基本含义是茅草,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在古代,人们利用茅草来搭建房屋、制作衣物和用品,因此“茅”也常被用来代指与茅草相关的事物。例如,“茅屋”指的是用茅草盖成的房子,“茅草”则是指这种植物的茎秆。
其次,“茅”字在成语和典故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茅塞顿开”这个成语,就是用来形容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现在忽然一下子被打开了,后比喻忽然理解、明白了。这个成语来源于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答吴子似》一文,原文为:“今日听君言语,如闻万籁,茅塞顿开。”通过这个成语,我们可以看到“茅”字所蕴含的那种突然领悟、豁然开朗的意境。
此外,“茅”字还与古代的饮食文化有关。在古代,人们常以茅草代酒,制作出一种名为“茅酒”的饮品。这种酒虽然味道独特,但在当时却是一种珍贵的佳酿。同时,“茅”字也出现在一些古代的食谱中,如“茅栗”、“茅根”等,这些词语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也为我们了解古代饮食文化提供了线索。
在文学作品中,“茅”字也经常被用作象征和隐喻。它既可以象征着简朴、自然的生活方式,也可以隐喻着某种孤独、寂寞的情感。例如,在唐代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里的“茅”字既代表了诗人的居所,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综上所述,“茅”字在古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汉字,更承载着古人对于生活、自然和环境的深刻理解和感悟。通过学习和了解“茅”字的意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文学作品中的内涵和韵味。

※ 耹的意思、基本解释,耹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耹【未集中】【耳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巨今切《集韻》渠金切,音琴。《說文》周語曰:回祿信於耹遂。註:回祿,火神。再宿爲信。耹遂,地名。
又《廣韻》音也。
又《集韻》其淹切,音箝。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耹【卷十二】【耳部】
《國語》曰:“回禄信於耹遂。”闕。巨今切
说文解字注
(耹)國語曰。回祿信於耹遂。闕。國語今見周語。闕者、謂其義其音其形皆闕也。韋注。耹遂、地名。宋庠音禽。後漢書楊賜傳引作黔遂。黔亦今聲也。而說苑引國語作亭遂。竹書帝癸三十年作聆隧災。是其字从令从今不可定。而許書此篆或後人所偶記註於此者。
交流分享
- 耹的词语
- 耹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