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榷字的解释
榷

拼音 què 注音ㄑㄩㄝˋ
部首木部 总笔画14画 结构左右
五笔SPWY 五行 统一码69B7
笔顺一丨ノ丶丶フノ丨丶一一一丨一
名称横、竖、撇、点、点、横撇/横钩、撇、竖、点、横、横、横、竖、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què(ㄑㄩㄝˋ)

⒈  渡水的横木。

⒉  专卖:榷货。榷场(征收专卖税的交易场所)。榷税(专卖业的税)。

⒊  商讨:商榷。

异体字

  • ?
  • ?
  • ?
  • ?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footbridge; toll, levy; monopoly

最读网榷字讲解

“槛”字的语文讲解 “槛”是一个汉字,其含义丰富,读音为kǎn。在古汉语中,“槛”有多种解释,但最常见的是指栏杆,即一种用来限制或约束人行为的设施。 一、栏杆的含义 “槛”字最初的意思是指栏杆。栏杆在古代建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保护人们的安全,还可以作为装饰元素,增加建筑的审美价值。例如,在古诗文中,“槛”常被用来形容高大的门楣或石阶,如“槛菊愁烟兰泣露”中的“槛”便是指栏杆。 二、引申义 除了表示栏杆之外,“槛”字还有引申义。它可以用来比喻某种界限或标准,表示某种限制或约束。比如,“槛车”指的是押送犯人的车辆,“槛囚”则是指关押犯人的牢狱。这些词语中的“槛”都是取其限制或约束的含义。 三、语境中的用法 在句子中,“槛”字通常作名词或动词使用。作为名词时,它可以直接修饰后面的名词,如“栏杆”、“门槛”等;作为动词时,它通常与“跨越”、“通过”等动词搭配,表示跨越某种界限或通过某个障碍物,如“槛山”(登上山顶的栏杆)、“槛湖”(可以跳跃过去的湖泊)。 四、文化内涵 “槛”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仅是一种建筑构件,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古代文人墨客常常通过描绘“槛”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趣,如“槛外长江空自流”中的“槛”便是诗人站在高处,远眺长江时所用的栏杆,寓意着诗人的豪情壮志和超脱世俗的情怀。 五、总结 综上所述,“槛”这个字在语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深刻的内涵。它既可以表示实际的栏杆,也可以引申为某种界限或标准。在句子中,“槛”字可以作为名词或动词使用,表达不同的含义。同时,“槛”字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榷


※ 榷的意思、基本解释,榷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què

〈名〉

(1) (形声。从木,寉( )声。本义:独木桥)

(2) 同本义 [single-plank bridge]

榷,水榷横木,所以渡者也。——《说文》。按:两头聚石,以木横架之,故亦名石杠。”

榷,独梁也。——《广雅·释室》

独木之桥曰榷。——《初学记》

(3) 税 [tax]

其擅加杂榷,率一切宜停。——《文献通考》

词性变化

què

〈动〉

(1) 专营,专卖 [monopolize]

初榷酒酤。——《汉书·武帝纪》

自以为国家兴榷筦之利。——《汉书·车千秋传》。注:“榷,谓专其利使入官也。”

(2) 又如:榷茶(由官方专卖茶叶,以独占其利);榷货(由官方专卖货物而享专利);榷酤(由官方专利卖酒);榷盐(由官方专卖食盐)

(3) 征收;征税 [levy (tax)]。如:榷收(征收);榷政(征税的事务);榷酒征茶(征收酒茶税。亦泛指苛捐杂税);榷算(征收算赋);榷税(征税);榷课(国家专利税)

(4) 商讨,研究 [discuss]。如:榷略(研讨);榷扬(研讨);榷论(商讨辩论)

què

〈形〉

通“確”。真实 [true;authentic]

乐天知命,榷乎其不可拔也。——《玄儒先生娄寿碑》

康熙字典

榷【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古岳切《集韻》《韻會》《正韻》訖岳切,?音覺。《說文》水上橫木,所以渡者也。《徐曰》此卽今之所謂水彴橋也。《前漢·武帝紀》初榷酒酤。《韋昭曰》以木渡水曰?。《師古曰》步渡橋禁民酤釀,獨官開置,如道路設木爲榷,獨取利也。《韻牋》榷酤是征稅之法。《王莽傳》謂之辜㰌。《晉書·南蠻傳》謂之估較。義?同。

《正韻》居效切,音敎。義同。

《集韻》克角切,音確。木名,枳也。有實如柚。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榷【卷六】【木部】

水上橫木,所以渡者也。从木隺聲。江岳切

说文解字注

(榷)水上横木。句。所㠯渡者。釋宮曰。石杠謂之徛。孟子。歲十月徒杠成。趙岐釋爲步度。郭釋云。步渡彴。然則石杠者謂兩頭聚石、以木横架之可行。非石橋也。凡直者曰杠。横者亦曰杠。杠與榷雙聲。孝武紀曰。榷酒酤。韋曰。以木渡水曰榷。謂禁民酤釀。獨官開置。如道路設木爲榷。獨取利也。凡言大榷、揚榷、辜榷、當作此字。不當從手。從木。隺聲。江岳切。古音在二部。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