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鄏字的解释
鄏

拼音 注音ㄖㄨˇ
部首阝部 总笔画12画 结构左右
五笔DFEB 五行 统一码910F
笔顺一ノ一一フノ丶一丨丶フ丨
名称横、撇、横、横、竖提、撇、点、横、竖钩、点、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rǔ(ㄖㄨˇ)

⒈  〔郏(jiá)鄏〕古山名,在今中国河南省洛阳市西北。

English

place in Henan province

最读网鄏字讲解

“镌镂”字的语文讲解 “镌镂”是一个富有深意的汉字,它由两个部分组成:“镌”和“镂”。这两个字在字形上有着独特的构造,同时在词义上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我们来看“镌”字。这个字原本的意思是指雕刻,特指用刀、石等锐物在物体上刻划。在汉字中,“镌”常被用来形容细致入微的刻画或描绘,如“镌刻”、“镌名”等。它传达了一种对事物细节的关注和精雕细琢的精神。 接下来是“镂”字。这个字的本义与“镌”相似,也是指雕刻,但更强调的是通过雕刻使物体呈现出多层次的效果。例如,“镂空”指的是在物体内部挖空,形成精美的图案或结构;“镂花”则是将花纹刻在物体表面,使之更加精美动人。这个词在描述工艺美术作品时尤为常见,体现了匠人高超的技艺和对美的追求。 当“镌”和“镂”组合在一起时,它们共同构成了“镌镂”这个词。这个词的含义是雕刻、镂空,通常用来形容精美的雕刻作品或细致入微的描绘。在文学作品中,“镌镂”也常被用来比喻对事物的精心描绘和深刻刻画,表达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此外,“镌镂”还蕴含着一种对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雕刻艺术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它承载着历史、文化和审美等多重价值。通过雕刻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先人的智慧和才情,也可以领略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 总之,“镌镂”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和艺术美感的汉字。它通过对雕刻艺术的描绘和刻画,展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文化的传承。在学习“镌镂”这个字时,我们应该注意其字形构造和词义特点,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理解和运用。

鄏


※ 鄏的意思、基本解释,鄏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名〉

(1) ——地名用字。 [郏]:古地名。周朝东都。旧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境内

(2) 姓

鄏,见《姓苑》。——《万姓统谱·沃韵》

康熙字典

鄏【酉集下】【邑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而蜀切《集韻》《韻會》如欲切,?音辱。郟鄏,邑名,在河南。《集韻》河南縣直城門宮陌地也。餘詳前郟字註。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鄏【卷六】【邑部】

河南縣直城門官陌地也。从邑辱聲。《春秋傳》曰:“成王定鼎于郟鄏。”而蜀切

说文解字注

(鄏)郟鄏、逗。二字依韵會補。河南縣直城門官陌地也。官、趙抄宋本李仁甫本作宮。今集韵作宮。類篇作官。似官是。官陌卽今云官路也。河南縣者、二志皆云河南郡河南。郡縣同名。故但云河南縣、以別於凡縣不云縣也。若漢魏時碑則云河南河南矣。漢雒陽縣、周之成周也。漢河南縣、周之王城也。今河南河南府府東北二十里有雒陽故城。府城西北有河南故城。河南故城西有郟鄏陌。或謂之郟山。北二里曰邙山。从邑。辱聲。而蜀切。三部。春秋傳曰。成王定鼎于郟鄏。宣三年左傳文。按逸周書云。周公作大邑成周於中土。南繫於雒水。北因於郟山。以爲天下之大湊。地理志曰。河南郡河南、故郟鄏地。周武王遷九鼎。周公致太平。營以爲都。是爲王城。是則漢之河南縣、左傳之郟鄏也。周時郟鄏爲大名。漢時專?城外官陌爲郟鄏陌。舊名之僅存者。故皇甫謐、杜預皆云。縣西有郟鄏陌也。許君先舉漢陌。後舉周地。使文義相足。別詳邙下。

交流分享

  • 鄏的词语 组词
  • 鄏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