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枳字的解释
枳

拼音 zhǐ 注音ㄓˇ
部首木部 总笔画9画 结构左右
五笔SKWY 五行 统一码67B3
笔顺一丨ノ丶丨フ一ノ丶
名称横、竖、撇、点、竖、横折、横、撇、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hǐ(ㄓˇ)

⒈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多刺,果实黄绿色,味酸不可食,可入药(亦称“枸橘”):枳实(中药称“枳”、“构橼”等的近成熟的果实)。枳壳(中药称“枳”、“枸橼”等的成熟的果实)。

造字法

形声:从木、只声

English

trifoliate orange; hedge thorn; (Cant.) a plug

最读网枳字讲解

《说“枳”》 在浩如烟海的汉字中,“枳”是一个独特而富有韵味的字。 一、字形结构 “枳”为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木”字旁,这一偏旁表明它与树木有着密切的关系。“木”字旁在汉字中常常用于表示与木材、植物相关的概念。右边部分是“只”,这一组合使得整个字在读音和意义上都具有独特性。 二、读音 “枳”的读音为“zhǐ”,声调为上声。这个读音在汉语中相对比较独特,与“纸”“止”等字的读音有着一定关联,在汉语的韵律体系中,上声字的运用能够为语句增添独特的节奏感。 三、字义 1. 植物本义 “枳”首先指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也被称为枸橘。它的果实呈半球形,果皮暗黄色,有光泽,果肉味酸苦,可以入药。例如在古代的一些文学作品或者医书中就有对枳这种植物的描述。在《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中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著名表述。这里通过橘和枳的生长地域差异,来说明环境对事物的影响。淮南和淮北的气候、土壤等条件有所不同,同样是柑橘类植物,在淮南生长就成为甘美多汁的橘,而在淮北就变成酸涩的枳。 2. 引申义 从植物的特性出发,“枳”还引申出一些其他意义。由于枳的味道酸苦,“枳”有时被用来形容味道不佳或者事物具有令人不适的性质。同时,在一些文化语境中,“枳”也可以象征着困境或者艰难的处境。就像一个人处于恶劣的环境中,如同橘树到了淮北变成枳一样,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不利因素。 四、在文化中的体现 “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体现。除了前面提到的《晏子春秋》中的典故,在中医文化里,枳也是一种重要的药材。中医认为枳具有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等功效,许多方剂中都会用到枳或者以枳为主要成分的药物。在诗词创作方面,诗人们也会偶尔提及枳,以增添作品的田园气息或者借枳来表达某种情感。例如一些描写田园风光或者隐居生活的诗歌中,提到枳树,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酸涩的生活况味。 总之,“枳”这个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汉字,它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植物学知识、文化内涵以及引申意义,在汉语的词汇系统和文化传承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枳


※ 枳的意思、基本解释,枳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zhǐ

〈名〉

(1) 枸橘,又称“臭橘” [trifoliate orange]

枳木似橘。从木,只声。——《说文》

殷以椇。——《礼记·明堂位》。注:“椇之言枳椇也。谓曲桡之也。”

楗六枳而为篱兮。——《后汉书·冯衍传》。注:“枳,芬木也。”

橘逾淮而北为枳。——《周礼·考工记·序宫》

(2) 一种耐寒的中国落叶橘树,有三小叶的叶片,果实小有芳香,很酸。广泛栽种作为观赏叶或作为绿篱,尤其作为砧木以芽接各种食用的柑桔

(3) 古县名 [Zhi county]。战国时楚有枳邑,汉置枳县,属巴郡。故地在今四川省涪陵县

康熙字典

枳【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廣韻》《類篇》《韻會》《正韻》?諸氏切,音紙。木名。枳也。《說文》木似橘。《徐曰》卽藥家枳殼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橘踰淮而北爲枳。

木高多刺,可爲籬落。《張衡·西京賦》楷枳落突棘藩。

《博雅》枳,股也。

《小爾雅》枳,害也。《孔叢子·?論》率過以小罪謂之枳。

與軹通。地名。一在巴郡,一在魏地。

《集韻》頸爾切《韻會》居紙切,??。義同。

《集韻》舉綺切《韻會》居矣切,?音已。枳椇。

一名白石李。

《集韻》章移切,音支。《爾雅·釋蟲》枳首蛇,歧蛇也。

翹移切,音岐。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枳【卷六】【木部】

木,似橘。从木只聲。諸氏切

说文解字注

(枳)枳木。似橘。考工記。橘踰淮而北爲枳。本艸經所謂枳實也。枳可爲籬。周書小開曰。德枳维大人。從木。只聲。諸氏切。十六部。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