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贽字的解释
贽

拼音 zhì 注音ㄓˋ 繁体
部首贝部 总笔画10画 结构上下
五笔RVYM 五行 统一码8D3D
笔顺一丨一ノフ丶丨フノ丶
名称横、竖钩、提、撇、横折弯钩/横斜钩、点、竖、横折、撇、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贽(贄)zhì(ㄓˋ)

⒈  古代初次拜见尊长所送的礼物:贽见(拿着礼物求见)。贽敬。

异体字

  • ?

造字法

形声:从贝、执声

English

gift superior; gift given

最读网贽字讲解

《说“贽”》 在浩如烟海的汉字中,“贽”是一个独特而富有内涵的字。 一、字形结构与读音 “贽”字从贝,执声。贝在古代曾作为货币使用,这暗示着这个字与财物有着一定关联。“贽”的读音为zhì,声调为去声,发音时气流从窄缝中呼出,短促有力。 二、字义解析 1. 原始意义 “贽”的本义是指古时初次求见人时所送的礼物。在古代社会,人际交往有着严格的礼仪规范。当一个人想要拜见有身份、地位的人,比如拜见长者、上级或者贤达之士时,不能空手前往,需要带上表示敬意的物品,这个物品就称为“贽”。例如,在《左传·成公十二年》中有“男贽,大者玉帛,小者禽鸟,以章物也;女贽,不过榛粟枣脩,以告虔也”的记载。这里详细阐述了男女在贽见时所送礼物的不同种类,男子送的礼物贵重些,有美玉、丝帛或者禽鸟之类,女子则送榛子、粟米、枣子、干肉等较为质朴的食物。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等级分明以及礼仪制度的细致入微。 2. 引申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贽”字的含义有所扩展。它可以泛指赠送的礼物,不再局限于初次拜见的情境。同时,“贽”也带有一种诚恳、尊重的意味在其中。因为这份礼物不仅仅是物质的赠予,更是赠送者表达自己心意、态度的一种方式。 三、文化内涵 “贽”字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首先,它体现了中国古人对礼仪的重视。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送“贽”这种方式,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起一种秩序感和尊重感。其次,“贽”也反映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在接受和赠送“贽”时有着不同的规范,这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结构。再者,从“贽”的选择上也能看出当时的风俗习惯、经济水平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比如在某些时期,特定的物品被视为珍贵的“贽”,这可能与当时的生产水平、文化信仰等因素密切相关。 总之,“贽”这个字虽然看似简单,却犹如一扇小小的窗户,透过它我们可以窥探到古代中国社会的礼仪制度、人际关系、文化风俗等多方面的风貌,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生动见证者。

贽


※ 贽的意思、基本解释,贽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zhì

〈名〉

(1) (形声。从贝,执声。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古时初次求见人时所送的礼物,见面礼) 同本义 [gift (presented to a senior at one’s first visit)]

交贽往来。——《左传·成公十二年》

出疆必执质(贽)。——《孟子》

三帛、二生、一死贽。——《虞书》

男贽,大者玉帛,小者禽鸟,以章物也;女贽,不过榛粟枣脩,以告虔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撰长书以为贽。——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又如:贽币(见面礼);贽敬(备礼物来拜见,以表示敬重);贽然(站立不动的样子);贽宝(献赠的宝物);贽献(献赠的礼物);贽礼(见面礼)

词性变化

zhì

〈动〉

(1) 持物以求见;赠送 [see sb. for the first time with gift]。如:贽见

(2) 掌握 [hold in one's hand]。如:贽艺(掌握技艺);贽御(执鞭驭车)

康熙字典

贄【酉集中】【貝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集韻》《韻會》?脂利切,音至。《玉篇》執玉帛也。亦作摯。《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禽作六贄,以等諸臣。《釋文》摯,本又作贄。《左傳·莊二十四年》男贄,大者玉帛,小者禽鳥,以章物也。女贄,榛栗棗脩,以告虔也。《類篇》亦作質。

《正韻》支義切,音寘。義同。

《集韻》魚列切,音孽。《類篇》不動貌。

《集韻》陟立切,音縶。義同。通作慹。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