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㐊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㐊
⒈ 〈韩〉(读音sal)注音用字。
统一码
㐊字UNICODE编码U+340A,10进制: 13322,UTF-32: 0000340A,UTF-8: E3 90 8A。
㐊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A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最读网㐊字讲解
“ 㐊 ”的语文讲解
在古代汉语中,“ 㐊 ”这个字并不常见,但根据其结构和含义,我们可以推测它可能与“系”或“缚”等字有关。下面是对这个字的详细语文讲解。
一、字义推测
1. 结构分析:
- “ ”部分可以看作是一个偏旁部首,类似于“糸”(丝线的偏旁)。
- “㐊”本身由“糸”和“占”组成,表示用绳子捆绑的意思。
2. 字义推测:
- 结合“糸”旁和“占”字,可以推测这个字可能与“系”或“缚”相关,表示用绳子等工具将某物捆绑起来。
二、语境应用
1. 古文中用法:
- 在古代文献中,类似的字有时用于描述捆绑的动作或状态。例如,在《左传》等经典文献中,可能会见到用绳子捆绑敌人的描述。
2. 成语中的应用:
- 虽然“ 㐊 ”不直接出现在常见的成语中,但其含义可以与“系”或“缚”相关的成语联系起来,如“系马埋轮”、“缚鸡之力”等,这些成语都涉及到用绳子或其他工具捆绑的动作。
三、语法特点
1. 偏旁部首:
- “ ”作为偏旁部首,通常位于一个字的左侧或右侧,起到提示字义的作用。在这个字中,“糸”作为偏旁,提示了与捆绑相关的意义。
2. 字形结构:
- 这个字的结构比较特殊,需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其构成部分的意义。通过拆分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字义。
四、文化背景
1. 古代礼仪:
- 在古代,捆绑是一种常见的礼仪行为,尤其是在处理俘虏或罪犯时。通过捆绑,可以限制其行动自由,起到威慑和保护的作用。
2. 文学作品中的象征:
-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捆绑常常被用作一种象征手法,代表着束缚、控制或某种特定的情感和主题。
总结
“ 㐊 ”这个字虽然不常见,但其结构和含义让我们可以推测出它与“系”或“缚”相关。通过对其字义的推测、语境的应用、语法特点的分析以及文化背景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这个字的意义和用法。

※ 㐊的意思、基本解释,㐊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交流分享
- 㐊的词语
- 㐊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