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稺字的解释
稺

拼音 zhì 注音ㄓˋ
部首禾部 总笔画15画 结构左右
五笔TNUH 统一码7A3A
笔顺ノ一丨ノ丶フ一ノ丶一丶ノ一一丨
名称撇、横、竖、撇、点、横折、横、撇、点、横、点、撇、横、横、竖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hì(ㄓˋ)

⒈  古同“稚”。

异体字

English

variant of 穉 U+7A49, young grain; young, tender

最读网稺字讲解

《说“穉”》 在汉字的浩瀚海洋中,有一个较为生僻却又十分有趣的字——“穉”。 一、字形结构 “穉”是一个左右结构的汉字,左边为“禾”,右边是“犀”。从字形上看,“禾”通常与农作物相关,表示这个字与植物或者农事有着一定联系;而“犀”字的加入则让这个字充满了独特性。 二、读音与字义 1. 读音 “穉”读作“zhì”,和“稚”字读音相同。 2. 字义 “穉”的基本含义为幼小。例如在古文中描述幼小的禾苗时就可以使用这个字,“穉苗方秀”,这里的“穉苗”指的就是刚刚生长出来、还很弱小的禾苗。它也可以用来形容年幼的人或动物,有一种稚嫩、娇弱的感觉。与“稚”相比,“穉”更加书面化,在古代典籍中使用频率相对较高。 三、在文化中的体现 1. 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在古代诗词和散文中,“穉”字常常被文人墨客用来营造一种清新、质朴的氛围。比如描写田园风光时,“穉稻离离”,通过对幼小稻苗的描绘,展现出农田里充满生机的景象,也暗示着丰收的希望。在一些描写儿童生活的作品中,“穉子嬉戏”这样的表述则生动地刻画了小孩子天真无邪玩耍的画面。 2. 文化传承意义 这个字反映了古人对自然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精准的表达。从对幼小禾苗的命名到将其推广到形容年幼的生命,“穉”字承载着古人的认知智慧。在现代,虽然这个字不常用,但它依然是汉字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提醒着我们汉语丰富的表现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总之,“穉”字以其独特的字形、读音和含义,在汉字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传承中占据着一席之地,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和研究。

稺


※ 稺的意思、基本解释,稺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稺【午集下】【禾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直利切《正韻》直意切,?音治。《說文》幼禾也。《廣韻》晚禾。《詩·魯頌》稙稺菽麥。《註》後種曰稺。

《增韻》凡人物幼小皆曰稺。《詩·鄘風》衆稺且狂。《傳》幼稺。《史記·五帝紀》舜以夔爲典樂敎稺子。《鄭註》國子也。

《五音集韻》直離切,音馳。幼也。一曰自驕矜貌。《管子·重令篇》菽粟不足,末生不禁,民必有饑色,而工以雕文刻鏤相稺也,謂之逆。《註》稺,驕也。

《正字通》叶賄韻。《詩·小雅》無害我田。稺,叶下火。火,音毀。《集韻》亦作稚䆈䄺。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稺【卷七】【禾部】

幼禾也。从禾屖聲。直利切

说文解字注

(稺)幼禾也。魯頌毛傳曰。後種曰稺。許不言後種者、後種固小於先種。卽先種者當其未長亦稺也。先種而中有遟長者亦稺也。故惟魯頌稙稺對言、毛釋之。小雅。無害我田稺、彼有不穫稺。毛不釋者、亦謂槩言幼禾。引伸爲凡幼之偁。今字作稚。从禾。屖聲。屖者、遟也。直利切。十五部。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