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質字的解释
質

拼音 zhì 注音ㄓˋ
部首貝部 总笔画15画 结构上下
五笔RRMU 统一码8CEA
笔顺ノノ一丨ノノ一丨丨フ一一一ノ丶
名称撇、撇、横、竖、撇、撇、横、竖、竖、横折、横、横、横、撇、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hì(ㄓˋ)

⒈  本體,本性:物質。流質(流動的不是固體的東西)。實質。質言(實言)。沙質。本質。質點。品質。性質。素質。資質。

⒉  樸素,單純:質樸。質直。

⒊  問明,辨別,責問:質疑。質問。質詢。對質。

⒋  抵押或抵押品:人質。

⒌  同贄,禮物。

异体字

English

matter, material, substance

最读网質字讲解

《说“質”》 在浩如烟海的汉字家族中,“質”是一个富有深刻内涵的字。 一、字形演变与基本含义 从字形上看,“質”的繁体字为“質”,左边是“貝”,右边为“斦”。“貝”在古代是货币的最早形式之一,因为贝壳曾被用作交换媒介,所以它往往和价值、财富相关联。“斦”表示一种金属器具,在这里与“貝”相结合,暗示着一种有价值的、可用于交换的东西,这便是“質”最初的含义——抵押、典当。例如,在古代,如果有人生活困窘,可能会将自己的物品拿到当铺去“質”,也就是典当,换取钱财以解燃眉之急。 二、引申义 1. 本质、品质 随着社会发展和语言的丰富,“質”逐渐引申出了本质、品质的意思。一个事物的“質”是其内在的根本属性。比如我们说“質量”,这里的“質”就不仅仅局限于物质交换价值的范畴,而是涉及到事物的优劣程度、构成要素的核心部分。一块好的玉石,它的质地温润细腻,这里的“质地”就是在描述玉石本身的品质特征;一个人的“人質”优良,这里的“質”表示人的品质、素养等内在的东西。 2. 质问、责问 “質”还有质问、责问的含义。当我们对某件事情的真实性或者某人的行为产生怀疑时,就会对其进行“質”问。例如在法庭上,律师会对证人进行质问,以获取更多准确的信息或者找出矛盾之处。这种含义的产生可能是基于事物本质的探究欲望延伸而来,当我们对某个现象背后的本质感到困惑时,就会通过质问的方式来寻求答案。 三、在文化中的体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質”的概念无处不在。在为人处世方面,强调人要有良好的“質”,即品德高尚。儒家倡导的“仁人君子”,其核心就是一种内在品质的修养。在社会治理方面,也重视事物的“質”,例如在工程建设中,对建筑材料质量的严格把控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成败,这体现了古人对事物本质属性重视的传统观念。 总之,“質”这个字从古老的价值交换概念出发,不断延伸拓展,在现代汉语中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对事物本质的探究,还是人际交往中的质疑,都离不开这个富有深意的汉字。

質


※ 質的意思、基本解释,質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質【酉集中】【貝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之日切《集韻》《韻會》《正韻》職日切,?音桎。《易·繫辭》原始要終,以爲質也。《註》質,體也。

《詩·小雅》民之質矣。《傳》質,成也。《朱傳》實也。

《大雅》虞芮質厥成。《傳》質,成也。成,平也。《疏》三字義同,故以質爲成,以成爲平。《朱傳》質,正。成,平也。

《詩·小雅》發彼有的。《傳》的,質也。《疏》十尺曰侯,四尺曰鵠,二尺曰正,四寸曰質。鵠及正、質,皆在侯中也。

《周禮·地官·質人》大市曰質,小市曰劑。《註》質劑者,爲之券藏之也。

《儀禮·士冠禮》質明行事。《註》質,正也。《禮·月令》黑黃蒼赤,莫不質良。《註》所染者當得眞采正善也。

《聘義》君子於其所尊,弗敢質。《註》質謂正自相當。

《禮·曲禮》質君之前。《註》質猶對也,又《廣雅》質,地也。《禮·禮器》禮釋回增美質。《註》質,猶性也。

《公羊傳·定八年》弓繡質。《註》質,拊也。

《史記·范睢傳》不足以當椹質。《註》質,剉刃也。

《前漢·張釋之傳》具以質言。《註》質,誠也。

《廣雅》問也,定也。

《小爾雅》質,信也。

《玉篇》主也,樸也。《禮·樂記》中正無邪,禮之質也。《註》質,猶本也。禮爲之文飾也。

姓。《前漢·貨殖傳》質氏以洒削而鼎食。

《廣韻》《集韻》《韻會》?陟利切,音致。《說文》以物相贅。《左傳·隱三年》故周鄭交質。

《集韻》脂利切。贄,亦作質。《左傳·昭三年》將奉質幣,以無失時。《晉語》臣委質于翟之鼓。《孟子》不傳質爲臣。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質【卷六】【貝部】

以物相贅。从貝从斦。闕。之日切

说文解字注

(質)㠯物相贅。質贅雙聲。以物相贅、如春秋交質子是也。引伸其義爲樸也、地也。如有質有文是。小雅毛傳云旳質也、周禮射則充椹質、左傳策名委質、皆是。又緜詩、抑詩傳曰。質、成也。禮謂平明爲質明。从貝。从斦。闕。闕者、闕從斦之說也。䪨會從斦作斦聲。無闕字。之日切。十二部。

交流分享

  • 質的词语
  • 質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