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鄋字的解释
鄋

拼音 sōu 注音ㄙㄡ
部首阝部 总笔画11画 结构左右
统一码910B
笔顺ノ丨一フ一一丨フ丶フ丨
名称撇、竖、横、横折、横、横、竖、横撇/横钩、点、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sōu(ㄙㄡ)

⒈  〔鄋瞒(mán)〕中国春秋时北方少数民族的一个小国,属长狄的一支。在今山东省济南市北(一说在博兴县西南)。

异体字

  • ?

English

county

最读网鄋字讲解

“潪”字的语文讲解 “潪”是一个汉字,读音为jìng或zhì,其本义通常与水有关。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个字的多种含义及其用法。 一、基本含义 1. 水名:在古文中,“潪”可以指代一个特定的水名,如“潪洪”,即洪水的意思。它也可以泛指江河中的水流。 2. 水势盛大:“潪”字还可以用来形容水势盛大、汹涌澎湃的状态。例如,“潪瀅”(水势盛大貌)。 二、引申意义 1. 动荡不安:由于“潪”原指大水,因此它也可以引申为动荡不安、局势混乱的状态。如“潪动”(动荡不安)。 2. 阻塞:“潪”还可以表示阻塞、不通畅的意思。例如,“潪塞”(堵塞)。 三、用法与示例 1. 作为动词: - “潪洪”:形容大水泛滥。 - “潪动”:动荡不安,不稳定。 2. 作为名词: - “潪洪”:洪水。 - “潪瀅”:水势盛大貌。 四、例句 1. 春天到了,江河的水位上涨,形成了潪洪。 2. 这座城市最近局势有些潪动,人们感到十分不安。 3. 湖泊的水流经过这里,变得汹涌澎湃,形成了一道壮观的风景。 五、注意事项 在学习和使用“潪”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该字的读音有两种可能,分别为jìng和zhì,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其准确读音。 2. “潪”字多用于描述与水有关的事物或状态,使用时要注意语境的恰当性。 3. 在一些固定词组或成语中,“潪”字可能会与其他字组合使用,形成特定的含义。如需了解这些固定词组或成语的具体含义,可查阅汉语词典。 总之,“潪”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汉字,它以独特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水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个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鄋


※ 鄋的意思、基本解释,鄋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Sōu

〈名〉

春秋时北方少数民族的一个小国 [Sou state],属长狄的一支。公元前 616 年为齐所灭。在今山东省济南市北

康熙字典

鄋【酉集下】【邑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所鳩切《集韻》疎鳩切,?音搜。《說文》北方長狄國也。在夏爲防風氏,在殷爲汪芒氏。《左傳·文十一年》鄋瞞侵齊。《註》鄋瞞,狄國名。防風氏之後,姓漆。

《集韻》蘇遭切,音騷。義同。《說文》作?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卷六】【邑部】

北方長狄國也。在夏爲防風氏,在殷爲汪茫氏。从邑叜聲。《春秋傳》曰:“?瞞侵齊。”所鳩切

说文解字注

?)北方長狄國也。春秋文公十一年左傳。鄋瞞侵齊。遂伐我。叔孫得臣獲長狄僑如。榖梁傳曰。身横九畞。在夏爲防風氏。在殷爲汪芒氏。芒或作?、作汒。皆誤。魯語。仲尼曰。昔禹致羣神於會稽山。防風氏後至。禹殺而戮之。其骨節專車。防風、汪芒氏之君也。守封嵎之山者也。爲漆姓。在虞夏商爲汪芒氏。在周爲長翟。今爲大人。按國語本作在虞夏爲防風氏。在商爲汪芒氏。爲說苑、說文、王肅家語所本。今國語及史記孔子世家皆誤奪數字耳。韋注云。防風、汪芒氏之國名。汪芒、長翟之國名。謂汪芒之國在夏爲防風氏之國。長翟之國在商爲汪芒氏之國。此依孔子防風汪芒之君也而言之。今韋注譌爲汪芒氏之君名、則不可解矣。韋注云。封嵎二山在今吳郡永安縣。周世其國北遷爲長翟也。吳之永安縣在今浙江湖州府武康縣。顧氏祖禹曰。鄋瞞、在山東濟南府北境。或云今青州府高苑縣有廢臨濟城、古狄邑。卽長狄所居。按許以此篆廁涿郡北地之下。則許意謂其地在西北方。非在今山東也。从邑。叜聲。所鳩切。三部。春秋傳曰。?瞞侵齊。

交流分享

  • 鄋的词语 组词
  • 鄋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