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绥字的解释
绥

拼音 suí 注音ㄙㄨㄟˊ 繁体
部首纟部 总笔画10画 结构左右
五笔XEVG 五行 统一码7EE5
笔顺フフ一ノ丶丶ノフノ一
名称撇折、撇折、提、撇、点、点、撇、撇点、撇、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绥(綏)suí(ㄙㄨㄟˊ)

⒈  安抚:绥抚。绥远。绥集(安抚和笼络)。绥靖(安抚使平静)。

⒉  安好:顺颂台绥(旧时书信用语)。

⒊  古代指登车时手挽的索。

⒋  古代的旌旗和旒。

异体字

造字法

会意:从纟、从妥

English

soothe, appease, pacify

最读网绥字讲解

“绥”字的语文讲解 “绥”是一个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绥”主要用作动词,表示安抚、安顿、和解等含义。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个字的用法和意义。 一、“绥”的基本含义 1. 安抚、平定:这是“绥”字最常见的含义之一。在古代文献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用“绥”来表达对动荡局势的平定和对人民的安抚。例如,《尚书·尧典》中有“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记载,其中的“协和万邦”可以理解为通过安抚和平定来达到和谐共处的状态。 2. 安顿、安置:“绥”也可以表示对人的安顿和安置。比如,在古代,政府会对流离失所的百姓进行安顿和安置,使其重新找到家园,这种情境下“绥”字便派上了用场。 3. 和解、和睦:“绥”还常用于表示和解和和睦的关系。当双方发生争执或冲突时,通过“绥”字所蕴含的平和与和解之意,可以化解矛盾,达成和解。 二、“绥”字的用法 1. 作为动词:“绥”字主要作为动词使用,表达安抚、平定、安顿、和解等含义。在句子中,它通常作为谓语或宾语,如“他通过谈判达成了双方的和解”中的“和解”便是“绥”的一种用法。 2. 作为名词:虽然“绥”字不常作为名词使用,但在一些固定短语中,它可以作为名词的一部分,如“绥靖政策”中的“绥靖”。 三、“绥”字的例句 为了更好地理解“绥”字的用法和意义,我们可以看几个例句: 1. 他在面对困境时总能保持冷静,用智慧和勇气去“绥”抚人心。 2.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绥”平地区的动荡局势。 3. 经过双方的友好协商,终于达成了“绥”解协议。 四、“绥”字的文化内涵 “绥”字不仅体现了汉字的独特魅力,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崇尚和平、和睦与团结,而“绥”字正是这种理念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应对,通过安抚、平定和和解来达成和谐共处的目标。 总之,“绥”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情感的汉字,它以其独特的含义和用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语言表达和文化体验。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加关注和理解这个字的深层意义。

绥


※ 绥的意思、基本解释,绥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suí

〈名〉

(1) (会意。从糸( ),从妥,“糸”与丝织品、绳索有关。“妥”表妥当、平安。合起来表示有了这绳索,人就稳妥了。本义:借以登车的绳索)

(2) 同本义 [rope]

绥,车中把也。——《说文》

负良绥君升所用、又、以散绥升。——《礼记·少仪》

子良授太子绥。——《左传·哀公二年》

《论语·乡党》说:孔子“升车必正立执绥。”——《我国古代的车马》

(3) 又如:执绥(挽住车中绳索);绥绳(执以登车的绳索)

(4) 上古五服之一 [one of the five areas in ancient times]。古代王畿外围,每五百里为一区划,按距离的远近分为五等地带,叫“五服”。其名称为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服,服事天子

(5) 绥江 [Sui river]。在福建省西部

(6) 旧绥远省略称 [Sui province]。1928年设省,1954年撤销

(7) 绥州,古州名 [Sui prefecture]。西魏置,在今陕西省绥德县

词性变化

suí

〈动〉

(1) 安抚人心以保持平静 [appease;pacify]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大雅·民劳》

绥之斯来,动之斯和。——《论语·子张》

时军司马班超留 于寘,绥集诸国。——《后汉书·西域传·序》

(2) 又如:绥民(安定人民);绥安(安定);绥定(安定);绥纳(安抚接纳);绥驭(安抚控制);绥养(安定抚养);绥御(安抚统治);绥服(安定顺服);绥集(安辑,安抚和合);绥宁(安定)

(3) 临阵退军,向后撤 [retreat]

秦以胜归,我何以报,乃皆出战,交绥。——《左传·文公十二年》

(4) 制止;止 [stop]

使民以劝,绥谤言,足以补官之不善政。——《国语·齐语》

suí

〈形〉

(1) 舒缓的 [easy]

绥,舒也。——《广雅》。王念孙疏证:“绥者,安之舒也。”

(2) 平安;安好;安泰 [peaceful]

绥绥兮其有文章也。熙熙兮其乐人之臧也。——《荀子·儒效》

(3) 又如:顺颂时绥(书信用语)

康熙字典

綏【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夊《廣韻》息遺切《集韻》《韻會》宣隹切《正韻》蘇回切,?音雖。《說文》車中把也。《註》徐鍇曰:禮升車必正立執綏,所以安也。《儀禮·士冠禮》壻御婦車授綏。《註》綏,所以引車者。《禮·曲禮》僕人之禮,必授人綏。

《書·禹貢》五百里綏服。《傳》綏,安也。安服王者之政敎。《詩·周南》福履綏之。《傳》安也。

《左傳·文十二年》乃皆出戰交綏。《註》古名退軍爲綏。《疏》《司馬法》將軍死綏。舊說綏,却也。

《荀子·儒效篇》綏綏兮其有文章。《註》安泰之貌。或爲葳蕤之貌。

州名。《廣韻》春秋時白翟所居,秦幷天下爲上郡,後魏廢郡置州,取綏德縣爲名。

《集韻》雙隹切,音榱。毿㲤,毛長貌。一曰狐貌。㲤,或作綏。《詩·衞風》有狐綏綏。《傳》匹行貌。

《集韻》儒佳切,音蕤。緌,或作綏。《詩·大雅》淑旂綏章。《傳》大綏也。《疏》綏者,卽交龍旂竿所建。《禮·王制》諸侯殺則下小綏,大夫殺則止佐車。《註》綏當爲緌。緌,有虞氏之旌旗也。

《明堂位》夏后氏之綏。《註》綏,讀爲冠蕤之蕤。

《集韻》思累切,音瀡。隋,或作墮。亦作綏。尸所祭肝脊黍稷之屬。《儀禮·士虞禮》不綏祭。《註》事尸之禮,始於綏祭。綏,當爲墮。

《集韻》呼恚切,音毀。義同。

《集韻》吐火切,音妥。《禮·曲禮》執天子之器則上衡,國君則平衡,大夫則綏之。《註》綏,讀曰妥。妥之謂下於心。《又》國君綏視。《註》視國君彌高。妥視,謂視止於袷。

《集韻》通回切,音推。妥,或作綏,安坐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綏【卷十三】【糸部】

車中把也。从糸从妥。息遺切〖注〗徐鍇曰:“禮:升車必正立,執綏所以安也。當从爪从安省。《說文》無妥字。”

说文解字注

(綏)車中靶也。靶各本作把。玉篇作車中靶也。廣韵引說文同。按靶是、把非。靶者、轡也。轡在車前。而綏則系於車中。御者執以授登車者。故别之曰車中靶也。少儀曰。車則脱綏。執以將命。綏本系於車中、故可脱。郭璞注子虛賦曰。綏、所執以登車。論語曰。?車必正立執綏。周生烈曰。正立執綏、所以爲安。按引申爲凡安之偁。从糸。妥聲。聲字各本無。今補。妥字見禮經、小雅。許偶遺之。今巳補於女部。毛公曰。妥、安坐也。綏以妥會意。卽以妥形聲。古音在十七部。今音息遺切。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