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荪(蓀)
⒈ 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亦称“荃”)。
异体字
- 蓀
- 䕖
造字法
形声:从艹、孙声
English
aromatic grass; iris, flower
最读网荪字讲解
“芟芟之茎,蒸蒸之叶”中的“芟”字
在古文中,“芟”字虽然不算是常用字,但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语言魅力却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字在句子“芟芟之茎,蒸蒸之叶”中的含义和用法。
首先,从字形上来看,“芟”字由“艹”(草字头)和“彡”(三条横线)组成。其中,“艹”表示这是一个与植物有关的字。“彡”在古文中常常用来表示众多、细密或者是一些形象的描绘,如“彡舌”指舌苔,“彡发”指头发稀疏等。
接下来,我们结合具体的句子来分析“芟”字的含义。在“芟芟之茎,蒸蒸之叶”这句话中,“芟”与“茎”“叶”相结合,形象地描绘了收割庄稼时的场景。其中,“芟茎”指的是割掉庄稼的茎秆,“蒸叶”则是指晒干或蒸煮庄稼的叶子。
“芟”字在这里的运用非常贴切,它不仅准确地表达了收割的动作,还通过形象的比喻,让我们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庄稼生长和收获的过程。这种用简单的文字表达丰富意境的手法,正是古文的独特魅力所在。
此外,“芟”字在古汉语中还有其他多种含义,如“修剪”、“除去”等。这些含义都与植物、农业生产和手工艺等领域息息相关。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含义,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文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特色。
总之,“芟”字在“芟芟之茎,蒸蒸之叶”这句话中,以其形象生动的比喻和贴切准确的含义,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庄稼丰收的画面。同时,我们也应该继续探索和学习这个字在古汉语中的丰富内涵和广泛应用。

※ 荪的意思、基本解释,荪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荪
蓀
〈名〉
(1) (形声。从艸,孙声。本义:香草。一种芳香植物。亦名“荃”) 同本义 [an aromatic plant mentioned in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薜荔拍兮蕙绸,蒸挠兮兰桂。——《楚辞·九歌·湘君》
(2) 又如:荪壁(以荪草装饰墙壁);荪桡(用荪草做的船桨);荪美(如香草之类。喻美德)
康熙字典
蓀【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思渾切《正韻》蘇昆切,音孫。《玉篇》香草也。《楚辭·九歌》蓀橈兮蘭旌。《司馬相如·上林賦》葴蔣若蓀。《韻會》陶隱居云:溪蓀,極似石菖蒲,而葉無脊。《集韻》或作䕖,或作荃。《類篇》又作
、
。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蓀【卷一】【艸部】
香艸也。从艸孫聲。思渾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