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薹
拼音
tái
注音ㄊㄞˊ
部首艹部 总笔画17画 结构上中下
五笔AFKF 五行木 统一码85B9
笔顺一丨丨一丨一丨フ一丶フ一フ丶一丨一
名称横、竖、竖、横、竖、横、竖、横折、横、点、横撇/横钩、横、撇折、点、横、竖、横
部首艹部 总笔画17画 结构上中下
五笔AFKF 五行木 统一码85B9
笔顺一丨丨一丨一丨フ一丶フ一フ丶一丨一
名称横、竖、竖、横、竖、横、竖、横折、横、点、横撇/横钩、横、撇折、点、横、竖、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薹
⒈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水田,叶扁平而长,可制蓑衣。
⒉ 蒜、韭、油菜等长出的花莛。
异体字
- 苔
造字法
形声:从艹、台声
English
cyperus rotundus, type of sedge
最读网薹字讲解
“芟蘙”字的语文讲解
在现代汉语中,“芟蘙”这个字并不常用,但在古代文献和诗歌中偶尔可见。它的读音是shēn yì,意思是“除草”。这个字由两个部分组成:“芟”和“蘙”。
“芟”的解释
“芟”是一个形声字,从“艹”(草字头)和“彡”(三条横线)组成。它的本义是割草,即除去田间的杂草。这个字常用于形容用刀割草的动作,如“芟夷”(即割草,也可指清除障碍),“芟蕡”(即除去杂草)等词语都保留了这一含义。
例如,在古诗《诗经·小雅·鱼藻》中有“芟蘙既多,受小姑”的句子,意思就是说除草很多,收获了不少小姑(即女子)。这里的“芟蘙”就是指除去杂草。
“蘙”的解释
“蘙”字本身并不作为首笔,而是与“芟”组合成一个新的字。它的本义是草木茂盛的样子。《说文解字》中解释“蘙”为“深草也”,即茂盛的草。在古代文献中,“蘙”有时也用来泛指草木,甚至可以引申为混乱、杂乱的意思。
例如,在《楚辞·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句子,这里的“草木”可以泛指一切植物,包括“蘙”所指的茂盛的草木。
组合词“芟蘙”的用法
“芟蘙”作为一个组合词,主要用在表示除草的语境中。它强调的是一种清理、整治的环境,通常用于农业社会,意在表达通过除草来使土地更加整洁、肥沃。
例如,在古诗《归园田居·其三》中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句子,这里的“草盛豆苗稀”指的是杂草茂盛,豆苗稀疏,需要除草。而“芟蘙既多”则是指经过多次除草,杂草被除得很干净。
总结
“芟蘙”这个字虽然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但在古代文献和诗歌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动的意象。通过对“芟”和“蘙”两个部分的分别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字的含义和用法。它不仅表达了除草这一具体动作,还蕴含了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薹的意思、基本解释,薹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薹
〈名〉
(1) 薹菜。即油菜 [rape]。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油料作物
(2) 薹草 [sedge;curvedutricle sedge]。薹草属植物的泛称;特指该属的一种——弯囊薹草( carex dispalata )。薹草属是莎草科的一大属,种类繁多,约有两千种。如:薹笠(用薹叶制成的斗笠)
(3) 蒜、韭菜、油菜等的花茎 [bolt of garlic,rape,etc.]。如:蒜薹
康熙字典
薹【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4画
《唐韻》徒哀切《集韻》堂來切,音臺。蕓薹,菜名。
又草名,夫須也。《韻會》通作臺。《陸璣詩疏》臺,莎草也。《謝朓詩》連隂盛農節,薹笠聚東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