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韬字的解释
韬

拼音 tāo 注音ㄊㄠ 繁体
部首韦部 总笔画14画 结构左右
五行 统一码97EC
笔顺一一フ丨ノ丶丶ノノ丨一フ一一
名称横、横、横折钩、竖、撇、点、点、撇、撇、竖、横、横折、横、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韬(韜)tāo(ㄊㄠ)

⒈  弓或剑的套子。

⒉  隐藏,隐蔽:韬光养晦(隐藏才能,收敛锋芒,不使外露。亦作“韬晦”)。

⒊  用兵的谋略:韬钤。韬略。

异体字

  • ?
  • ?
  • ?
  • ?

造字法

形声:从韦、舀声

English

sheath, scabbard, bow case

最读网韬字讲解

“韬光养晦”中的“韬”字 在古典文学的瑰宝中,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今天,我们要探讨的字是“韬”,它与“光”、“养”、“晦”三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成语——“韬光养晦”。 “韬”这个字,本义是指剑鞘,即装剑的套子。但在这个成语中,“韬”被赋予了更深远的含义。它象征着隐藏、掩藏自己的锋芒和才能。这种隐藏并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更好地积聚力量,等待时机。 “光”在这里指的是才华、光芒,而“养”则意味着培养、积蓄。所以,“韬光”可以理解为隐藏自己的才华和光芒,不轻易展露出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养晦”,即培养自己的内在修养,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这个成语出自《旧唐书·宣宗记》:“昔杨子云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然而今日之士,但有能弘毅者,肯为先生用乎?使天下有志之士,退而思过,立身行事,犹恐不足;况其进而不止者乎?夫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弊之有?” 这段古文告诉我们,真正的君子应该像剑一样,将锋芒隐藏在剑鞘中,不轻易展露。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需要不断地修炼和提升自己。只有这样,当时机成熟时,他们才能挺身而出,发挥出自己的才华和力量。 “韬光养晦”这个成语,不仅是一种处世哲学,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它教导我们要有自知之明,懂得隐藏自己的才华和光芒;同时也要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不断地努力和提升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在现实生活中,“韬光养晦”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比如,在职场中,有些人总是急于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结果往往适得其反。相反,那些懂得隐藏自己锋芒、积蓄力量的同事,往往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此外,在个人成长方面,我们也应该学会“韬光养晦”,在低调中不断学习和进步,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韬


※ 韬的意思、基本解释,韬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韜、鞱 tāo

〈名〉

(1) (形声。从韦,舀( yǎo)声。韦,熟皮。本义:剑套)

(2) 同本义 [scabbard]

韬,剑衣也。——《说文》

(3) 装弓的袋子 [bow case]

韬,弓衣也。——陆德明《经典释文》

(4) 用兵的计谋 [military strategy]

不劳孙子法,自得 太公韬。—— 李德裕《 李文饶集》

(5) 又如:韬钤(用兵的谋略);韬略(指军事上的谋略)

词性变化

tāo

〈动〉

(1) 掩藏 [conceal;hide;cover up]

韬舌辱壮志,叫阍无助声。——杜牧《感怀诗一首》

(2) 又如:韬光晦迹,韬光讳彩(收敛锋芒;隐藏踪迹);韬日(日光隐藏);韬世(比喻度量之大,足以容世);韬光(收敛光彩,比喻人怀才不露);韬沉(隐逸);韬含(谙记,熟诸);韬表(弥封书表);韬面(遮面)

(3) 纳弓于弓袋 [put bow into case]

韬,弓藏也。——《广雅·释器》

(4) 如:韬弓(纳弓入弓套)

(5) 包容 [contain]

有韬世之量。——潘岳《寡妇赋》

(6) 又如:韬世(度量大);韬合(包容切合);韬涵(包含)

(7) 宽;缓 [relax]

[梁元帝] 常言:“我韬于文士,愧于武夫。”——《资治通鉴》

康熙字典

韜【戌集中】【韋部】 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土刀切《集韻》《韻會》《正韻》他刀切,?音叨。《說文》弓衣也。从韋舀聲。《玉篇》劒衣也。《廣韻》藏也。《詩·小雅·彤弓傳》櫜韜也。

《周頌·時邁疏》櫜者,弓衣。一名韜弓,故納弓於衣謂之韜弓。

《玉篇》義也。

《玉篇》韜杠也。《儀禮·鄕射禮》杠長三仞,以鴻脰韜上二尋。《註》以帛巾冒杠上加雁頸也。

《玉篇》寬也。

《韻會》與弢同。《前漢·藝文志》《六弢》。《註》師古曰:卽今之《六韜》也。弢與韜同。

《集韻》叨号切,音套。臂衣也。《集韻》或作鞱。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韜【卷五】【韋部】

劒衣也。从韋舀聲。土刀切

说文解字注

(韜)劒衣也。少儀曰。劒則啟櫝葢襲之。加夫襓與劒焉。注曰。夫襓、劒衣也。夫或爲煩、皆發聲。按許書無襓字。襓與韜音相近。襓卽韜也。曹憲廣雅。衭襓䘤、劒衣也。䘤音陳律反。按熊氏安生義疏引廣雅。夫襓木劒衣也。木葢本作术。熊認爲艸木字。夫术、曹本乃作衭䘤。知今本廣雅多增益偏旁而不古矣。引伸爲凡包藏之偁。从韋。以韋爲之也。熊云木劒衣。非是。櫝旣木爲之矣。舀聲。土刀切。古音在三部。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