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朓字的解释
朓

拼音 tiǎo 注音ㄊ一ㄠˇ
部首月部 总笔画10画 结构左右
统一码6713
笔顺ノフ一一ノ丶一フノ丶
名称撇、横折钩、横、横、撇、点、提、竖弯钩、撇、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tiǎo(ㄊ一ㄠˇ)

⒈  农历月底月亮出现在西方:“朒朓警阙,朏魄示冲。”

⒉  盈余:“盈者谓之朓,不足者谓之朒。”

English

sacrifice

最读网朓字讲解

“朓”字的语文讲解 “朓”是一个比较生僻的汉字,但在古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通常与“眺”字组合成“眺望”,表示远望的动作。下面,我将详细讲解这个字的含义、用法和结构。 一、字义解释 “朓”本身的意思是“遥远”。在古文中,“朓”常用来形容山川、天空等自然景物距离人很远,需要抬头仰望才能看到。例如,在《诗经·小雅·斯干》中有“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中的“瞻彼”即含有“眺望”的意味。 二、字结构 “朓”字属于上下结构,由“月”(肉)部首和“朓”(táng)声旁组成。在古文中,“朓”字的形态变化较少,主要是声旁的微调。 三、用法示例 1. 作为动词:“眺望”。如上文所举《诗经》的例子,其中“瞻彼”即为“眺望”的意思。 2. 作为名词:有时“朓”也可以作为名词使用,表示遥远的地方或景物。如《史记·邹阳列传》中有“其后,秦王闻其与武帝有旧,乃召见,问曰:‘先生有遗行与楚王吗?’对曰:‘臣之先君,或不免为楚王所幸。臣闻楚王悔之,愿为楚王家寿。’”中的“楚王”可视为“远方之君”,含有“遥远”的意味。 四、语境分析 “朓”字常用于描述一种遥远的景象或情感。在古诗词中,诗人常常通过描绘“眺望”来表达对远方景物的向往或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同时,“朓”字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 五、总结 “朓”是一个充满诗意和想象力的汉字。它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的表达力,还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学习和了解“朓”字及其相关的语境和用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领略古代文化的魅力。 请注意,由于“朓”字较为生僻,其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因此,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可能较少有机会直接接触到这个字。然而,了解和学习这样的生僻字对于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和语言理解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朓


※ 朓的意思、基本解释,朓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tiǎo

〈动〉

(1) (形声。从月,兆声。本义:古称夏历月底月亮在西方出现) 同本义 [the moon appear from the west at the end of the lunar month]

晦而月见西方谓之朓。——《说文》

三月晦朓鲁卫分。——《汉书·五行志》

日朓月蚀,昼冥宵光。——《汉书·张敞传》。

(2) 又如:朓朒(旧历月初月见于东方和月末月见于西方)

词性变化

tiǎo

〈形〉

(1) 快速;行疾 [rapid]

朓,疾也。——《广雅·释诂》

(2) 又如:朓侧(日月疾缓合度。比喻行为规范)

康熙字典

朓【辰集上】【月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土了切,音眺。《說文》晦而月見西方謂之朓。《前漢·五行志註》孟康曰:朓者,月行疾在日前,故早見。

服虔曰:朓,相覜也。日晦食爲朓。

《集韻》《韻會》《正韻》?他彫切,音祧。

《集韻》他弔切,音糶。義?同。

《廣韻》丑召切《集韻》丑照切,?音哨。祭也。

《集韻》徒了切,音窕。月側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朓【卷七】【月部】

晦而月見西方謂之朓。从月兆聲。土了切

说文解字注

(朓)篆體今正。晦而月見西方謂之朓。朓朒皆言月之變也。尙書五行傳曰。晦而月見西方謂之朓。朓則侯王其荼。注云。朓、條也。條達、行疾皃。荼、緩也。日、君象也。月、臣象也。君政急則日行疾。月行徐。臣逡遁不進也。蔡邕曰。元首寛則望舒朓。侯王肅則月側匿。从月。兆聲。土了切。二部。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