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脁字的解释
脁

拼音 tiǎo 注音ㄊ一ㄠˇ
部首月部 总笔画10画 结构左右
统一码8101
笔顺ノフ丶一ノ丶一フノ丶
名称撇、横折钩、点、提、撇、点、提、竖弯钩、撇、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tiǎo(ㄊ一ㄠˇ)

⒈  农历月底月亮出现在西方:“朒脁警阙,胐魄示冲。”

⒉  盈余:“盈者谓之脁,不足者谓之朒。”

⒊  快速。

⒋  日食。

English

to offer flesh in sacrifice

最读网脁字讲解

“髀肉复生”中的“髀”字 在古典文学的瑰宝中,每一个汉字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髀肉复生”这个成语中的“髀”字。 “髀肉复生”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它描述的是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的情景。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年老体衰,体力尚未恢复的状态。 那么,“髀”字在这里的含义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来看“髀”字的构造。它是一个形声字,由“月”(肉)和“比”(比,表示相似或相连)组成。从字形上看,“髀”字左边是“月”,与肉或身体有关;右边是“比”,暗示了与另一部分的相似性或连接状态。 其次,我们结合成语的上下文来理解“髀”字的含义。“髀肉复生”中的“髀”,指的是人的大腿部位。在古代,人们常常骑马,大腿肌肉发达是健康体魄的象征。然而,在这个成语中,“髀”却代表了长时间未骑马、体力衰退的状态。 最后,我们通过成语的意义来进一步理解“髀”字。当一个人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逐渐长起来,仿佛肌肉又恢复了活力一样。这里的“髀”字,正是借用了其原意,来形象地描绘出体力恢复的过程。 综上所述,“髀”字在“髀肉复生”这个成语中,主要指的是人的大腿部位,通过这一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年老体衰、体力尚未恢复的状态。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汉字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每一个汉字都是一部生动的历史和文化。

脁


※ 脁的意思、基本解释,脁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脁【未集下】【肉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土弔切《集韻》他弔切,?音糶。《說文》祭名。《廣韻》祭也。《集韻》祭肉。

《集韻》丑照切,音朓。義同。

《集韻》餘招切,音遙。好也。《揚子·方言》脁,說好也。《註》謂姅悅也。《正字通》从肉,與朓、朒字別。朓从日月之月。別詳月部朓字註。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脁【卷四】【肉部】

祭也。从肉兆聲。土了切

交流分享

  • 脁的词语
  • 脁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