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餮
拼音
tiè
注音ㄊ一ㄝˋ
部首飠部 总笔画18画 结构上下
五行火 统一码992E
笔顺一ノフ丶ノ丶ノノノノ丶丶フ一一フノ丶
名称横、撇、横撇/横钩、点、撇、捺、撇、撇、撇、撇、捺、点、横折、横、横、竖提、撇、点
部首飠部 总笔画18画 结构上下
五行火 统一码992E
笔顺一ノフ丶ノ丶ノノノノ丶丶フ一一フノ丶
名称横、撇、横撇/横钩、点、撇、捺、撇、撇、撇、撇、捺、点、横折、横、横、竖提、撇、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餮
⒈ 〔饕餮〕见“饕”。
异体字
- 飻
造字法
形声:从食、殄声
English
a legendary animal; a greedy person
最读网餮字讲解
“饔饩”字的语文讲解
“饔饩”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字,但在古代文学和历史文献中仍有出现。它由两个部分组成:“饔”和“饩”。
1. “饔”的解释:
“饔”字本义指煮熟的饭食。在古代,人们常常以烹饪食物来表达丰收和富饶的喜悦。
从字形上看,“饔”字左边是“饣”,表示与食物有关;右边是“吾”,在这里作为声符,帮助读出“yōng”的音。
2. “饩”的解释:
“饩”字有赠送、馈赠的意思。它通常用于描述贵族之间或国家之间的宴请和馈赠活动。
在古代文献中,“饩”也常用来泛指馈赠的食物。
3. “饔饩”的整体意义:
当“饔”和“饩”组合在一起时,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表示饮食馈赠的词语。这个词语不仅体现了古代人们对食物的重视,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礼仪和文化习俗。
4. 例句解析:
在《诗经·小雅·楚茨》中有这样的句子:“饔饩盛馈,皇敬诚笃。”这里的“饔饩盛馈”指的是丰盛的饮食馈赠,形容宴席的丰盛和主人的热情好客。
另外,在《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也有提到:“饩赂无不至焉。”这里的“饩赂”即指馈赠的礼物,强调了古代社会中礼尚往来的重要性。
总之,“饔饩”这个字虽然不常见,但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非常丰富。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个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和礼仪制度。

※ 餮的意思、基本解释,餮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餮
〈形〉
贪,贪食 [be greedy for food]
斯民乃食餮。——苏舜钦《悲二字联句》
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左传·文公十八年》。注:“贪财为饕,贪食为餮。”
康熙字典
餮【戌集下】【食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他結切,音鐵。《玉篇》與飻同。貪食也。《左傳·文十八年》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飮食,冒於貨賄,天下謂之饕餮。《註》貪財爲饕,貪食爲餮,卽三苗也。
又《呂氏春秋》周鼎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
又《正字通》古器有饕餮,垂腹,羸其面,坐則似人。下有若承盤者,敦彝器,止有獸面,無身,皆以寓戒也。◎按山海經所紀渾敦、窮奇、檮杌、饕餮,皆惡獸名,故取以爲四凶之號。
又《集韻》徒典切,音殄。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飻【卷五】【食部】
貪也。从食,殄省聲。《春秋傳》曰:“謂之饕飻。”他結切
说文解字注
(飻)貪也。从食。㐱聲。鉉本作殄省聲。不明於平入一理。妄改之也。他結切。十二部。春秋傳曰。謂之饕飻。左傳文十八年文。今傳作餮。賈、服及杜皆曰。貪財爲饕。貪食爲飻。此蒙上文貪于飮食、冒于貨賄、分言之。非許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