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倭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倭
⒈ 古代对日作战时称日本为倭:倭奴。倭寇。倭刀。
其他字义
倭
⒈ 古同“逶”,逶迤。
异体字
- 逶
汉英互译
an old name for Japan
造字法
形声:从亻、委声
English
dwarf; dwarfish, short
最读网倭字讲解
“倭”字的语文讲解
“倭”是一个汉字,其含义和用法在语文学习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特殊性。下面,我们将一起探讨这个字的读音、意思以及它在句子中的运用。
一、读音与字形
“倭”的普通话标准读音为wō,也可以读作wēi,属于多音字。它的字形由“委”和“虫”两部分组成,其中“委”表示弯曲的意思,“虫”则提示我们这个字与昆虫有关。
二、字义解析
1. 本义:“倭”原意指古代中原地区对日本的称呼。在古代文献中,如《后汉书·东夷列传》中就有记载:“建武中,光武帝作章奏,以示百官,有乌桓、倭人,皆献其贡奉。”这里的“倭”即指日本。
2. 引申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倭”字的含义逐渐发生了变化。除了表示日本之外,它还可以用来形容某些事物或人的特征,如“倭瓜”(南瓜的一种,形状较小,味道甘甜),“倭寇”(指明代沿海一带的倭族海盗)等。
三、词语运用
在句子中,“倭”字常用于描述与日本有关的事物或文化现象。例如:“他去日本旅游了一趟,回来后对家人讲述了日本的风景和文化。”又如:“这座古建筑的风格充满了倭国的韵味。”
四、注意事项
在使用“倭”字时,需要注意其读音和词义的准确性。特别是在现代汉语中,“倭”字并不常用,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其确切含义。同时,也要注意避免与其他相似汉字的混淆,如“倭”与“瑜”、“倭”与“瑜”的发音和字形都较为相近,容易引起误解。
五、结语
“倭”这个字虽然不常见,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个字,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中的相关记载,还能更深入地了解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多多关注这个字的用法和含义,从而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 倭的意思、基本解释,倭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倭
〈名〉
(形声。从人,委声。本义:古称日本) 人种名。中国于汉、魏、晋、南北朝时称日本为倭。其后倭和与日本两名并称 [Japan]。如:倭傀(古代的丑女);倭奴(中国旧称日本为倭奴);倭刀(古时日本所制的佩刀,以锋利著称);倭股(日本产的缎子);倭国(中国史书中日本的古称);倭夷(日本海盗)
词性变化
◎ 倭
(1) 矮的,个子不高的 [dwarf]。如:倭狐猴
(2) 短的 [short]。如:倭刀
康熙字典
倭【子集中】【人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玉篇》《唐韻》於爲切,音煨。《說文》順貌。
又倭遲,回遠貌。《詩·小雅》周道倭遲。與逶迤,迆,委蛇,威遲,委移
通。
又人名。魯宣公名倭。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禾切,音渦。《前漢·地理志》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爲百餘國。《師古註》魏略云:倭在帶方東南大海中,依山島爲國。度海千里,復有國,皆倭種。
又《廣韻》烏果切《集韻》鄔果切,音婐。倭墮。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倭【卷八】【人部】
順皃。从人委聲。《詩》曰:“周道倭遟。”於爲切
说文解字注
(倭)須皃。倭與委義略同。委、隨也。隨、從也。廣韵作愼皃。乃梁時避諱所改耳。从人。委聲。於爲切。十六部。音轉則烏何切。詩曰。周道倭遟。小雅四牡文。傳曰。倭遟、歴遠之皃。按倭遟合二字成語。韓詩作威夷。故與須訓不同。而亦無不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