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拄字的解释
拄

拼音 zhǔ 注音ㄓㄨˇ
部首扌部 总笔画8画 结构左右
五笔RYGG 统一码62C4
笔顺一丨一丶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hǔ(ㄓㄨˇ)

⒈  用手扶着杖或棍支持身体的平衡:拄着拐棍走。

⒉  讽刺,驳倒:“(云)既论难,连拄五鹿君”。

汉英互译

lean on a stick

造字法

形声:从扌、主声

English

lean on; post; prod; ridicule

最读网拄字讲解

《说“拄”》 在汉语的丰富词汇海洋中,“拄”这个字虽然看似简单,却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内涵。 一、字形与字义的联系 “拄”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为提手旁“扌”,这一偏旁往往和手的动作相关。右边是“主”字。“主”有主导、支撑等含义的根源。当提手旁与“主”相结合时,便形似一个人用手支撑着某物,从而生动地反映出“拄”这个动作的核心意义。 二、基本字义 1. 用手支撑 这是“拄”字最常见的意思。例如“拄着拐杖”,这里描绘了一个人依靠拐杖,用手握住拐杖以支撑身体的画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身体不便的老人或者受伤的人拄着拐杖行走,这个“拄”字精准地描述了他们借助外物保持身体平衡和前行的动作。再如“他拄着伞,在雨中伫立”,表明他用伞来支撑身体,避免被雨淋湿的同时,也有一种暂时停靠的感觉。 2. 借助某种力量支持 除了实际的物体,“拄”还可以表示借助抽象的力量来支持。像“拄着信念前行”,这里的信念并非实体,但在人的精神世界里,信念如同拐杖一样,给予人们继续奋斗、克服困难的力量。这种用法将“拄”字的意义从具体的肢体动作延伸到了抽象的精神层面,体现了汉语词汇表意的灵活性和丰富性。 三、词语中的应用 1. 拄拐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包含“拄”字的词语。拐杖是一种辅助行走的工具,“拄拐”明确地表达了使用拐杖的动作。这个词简洁明了,在医疗康复领域或者日常生活描述中经常被用到。 2. 拄笏 “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板。“拄笏”描绘了大臣手持笏板的姿态,一方面显示出大臣的身份地位,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一种在朝堂之上庄重、肃穆的状态。这个词反映了古代的政治礼仪文化,从侧面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秩序和官僚体系。 四、文化内涵 从文化角度来看,“拄”字也蕴含着一定的人文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故事都和“拄”有着潜在的联系。比如那些身残志坚的人,他们拄着辅助工具或者凭借内心的力量“拄”起自己的生活,在困境中顽强前行。这种对支撑力量的依赖和运用,反映了人类在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总之,“拄”这个字虽然简单,却通过其独特的字形结构、丰富的字义、多样的词语应用以及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在汉语的大家庭中占据着一席之地,并且在人们表达生活经验、精神追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拄


※ 拄的意思、基本解释,拄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zhǔ

〈动〉

(1) (形声。从手,主声。本义:支撑)

(2) 同本义 [support]

修剑拄颐。——《战国策·齐策六》

(3) 又如:拄颊(以手支颊);拄颐(顶到面颊。形容剑长);拄撑(支撑)

(4) 执持;靠 [lean on (a stick,etc.)]

宝玉听说,只得拄了一支杖,趿着鞋,走出院外。——《红楼梦》

(5) 又如:拄杖(执持;支撑着拐杖);拄墙(比喻依靠)

康熙字典

拄【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正韻》腫庾切,音主。牚也,支也。《禮·喪大記》旣葬拄楣。《疏》拄楣稍舉,以納日光。《戰國策》齊嬰兒謠曰:大冠若箕,脩劒拄頤。《前漢·西域傳》車師後王姑句,以道當爲拄置,心不便也。《註》言有所置立,而支拄於巳,故心不便也。

刺也,距也。一曰從旁指也。《前漢·朱雲傳》五鹿充宗爲梁丘易,雲入論難,連拄五鹿君。

《唐韻》知庾切《集韻》《韻會》冢庾切,??。義同。亦通作柱。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