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熂字的解释
熂

拼音 注音ㄒ一ˋ
部首火部 总笔画14画 结构左右
统一码7182
笔顺丶ノノ丶ノ一一フ丶ノ一丨ノ丶
名称点、撇、撇、点、撇、横、横、横折弯钩/横斜钩、点、撇、横、竖、撇、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xì(ㄒ一ˋ)

⒈  放火焚烧(野草):“熂山封水,保为家利。”

统一码

熂字UNICODE编码U+7182,10进制: 29058,UTF-32: 00007182,UTF-8: E7 86 82。

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熂字讲解

“炮”字的语文讲解 “炮”是一个充满力量与历史的汉字,它不仅代表着一种武器,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象征意义。在现代汉语中,“炮”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解释和应用。 一、本义:火炮 “炮”字的本义是指火炮,即一种利用火药燃烧产生的巨大推力发射炮弹的武器。在古代战争中,火炮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就曾使用火炮攻击敌军,展现了其强大的军事才能。 二、引申义:炮击、炮轰 除了本义外,“炮”字还可以用来表示炮击或炮轰的行为。这种用法通常用于描述战争或冲突中的攻击行为,强调了一种猛烈和破坏性的力量。例如,在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炮击”、“炮轰”等词组,用来描述某种暴力事件或军事行动。 三、比喻义:炮弹、炮声 “炮”字还可以用来比喻炮弹或炮声。这种用法通常用于形容某种强烈的情感或氛围,如“炮火连天”可以用来形容战场的激烈战斗,也可以用来比喻某种紧张、混乱的氛围。此外,“炮声”还可以用来象征某种威胁或挑战,如“他面临着巨大的炮声,心中充满了恐惧”。 四、文化内涵 “炮”字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仅是一种武器,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炮常常被赋予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内涵。例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面对外敌入侵,展现出了顽强的抵抗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志,这种精神就如同“炮”一样,坚不可摧。 五、总结 综上所述,“炮”字在现代汉语中具有丰富的解释和应用。它不仅可以表示火炮这一具体事物,还可以引申为炮击、炮轰等行为,以及炮弹、炮声等比喻义。同时,“炮”字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象征意义。通过学习和理解“炮”字的意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多读一些相关的文章和书籍,了解“炮”字背后的故事和文化背景,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汉字。

熂


※ 熂的意思、基本解释,熂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熂【巳集中】【火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集韻》?許旣切,音餼。《玉篇》燎除旁草也。《廣韻》燹火也。《詩·大雅·旱麓箋》柞棫之所以茂盛者乃,人熂燎其旁草,養治之使無害也。《釋文》芟草燒之曰熂。許氣反。

虛刈反。

《集韻》許竭切,音猲。火焚山草也。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