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镡字的解释
镡

拼音 xín 注音ㄒ一ㄣˊ 繁体
部首钅部 总笔画17画 结构左右
五笔QSJH 五行 统一码9561
笔顺ノ一一一フ一丨フ丨丨一丨フ一一一丨
名称撇、横、横、横、竖提、横、竖、横折、竖、竖、横、竖、横折、横、横、横、竖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镡(鐔)xín(ㄒ一ㄣˊ)

⒈  宝剑的剑鼻,剑柄和剑身连接处的两旁突出部分。亦称“剑口”、“剑环”。

⒉  古代兵器,似剑而狭小。

异体字

  • ?

造字法

形声:从钅、覃声

English

dagger; small sword

最读网镡字讲解

“镢”字的语文讲解 “镢”是一个形声字,从金,且声。从“金”,表示与金属有关;“且”作为声符,表明了字的读音。“镢”的本义是古代的一种农具,类似于现在的锄头。 一、字义解析 1. 基本含义:“镢”最初是指一种用于刨土、除草的农具,古人常以此工具进行农业生产。 2. 引申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镢”这个词的含义有所扩展。它可以用来比喻像锄头一样锋利的工具,或者形容勤劳、勤奋的精神状态。 二、字形结构 “镢”字由“金”和“且”两个部分组成。其中,“金”作为偏旁,表明这个字与金属有关;“且”则作为声符,提供了字的读音线索。 三、词语搭配 在汉语中,“镢”常常与其他字组合成词语,如“镢头”、“镢地”等。这些词语在农业生产、园艺等领域中经常被使用。 四、文化内涵 “镢”字不仅反映了古代农业社会的生产工具,还蕴含着勤劳、朴实、勤奋的文化精神。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提醒人们要勤奋努力,不断追求进步。 五、历史演变 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镢”字也经历了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的演变过程。这种演变不仅体现了汉字的规范性和系统性,也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 总之,“镢”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和历史感的汉字。通过对其字形、字义、词语搭配等方面的讲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个字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镡


※ 镡的意思、基本解释,镡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xín

〈名〉

(1) 剑柄与剑身连接处两旁突出的部分 [sword nose]。亦称“剑鼻”、“剑口”、“剑首”、“剑环”等

天子之剑,以…周宋为镡。——《庄子》

(2) 古代兵器名,形似剑而小 [name of a weapon]

延寿又取官铜物,候月蚀铸作刀、剑、钩、镡。——《汉书》

(3) 姓

(4) 另见 chán;tán

康熙字典

鐔【戌集上】【金部】 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徐林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心切,?音尋。《說文》劒鼻也。《徐鍇曰》劒鼻,人握處之下也。《正韻》三蒼云:劒口。

劒環。司馬彪云:劒珥。《戰國策》無鉤竿鐔蒙須之便。《註》鐔,劒珥鼻也。

《前漢·韓延壽傳》鑄作刀劒鉤鐔。《註》鐔,似劒而小。

縣名。《前漢·地理志》牂牁郡鐔封縣。

姓。漢豫州刺史鐔顯。

《廣韻》夷針切《集韻》餘針切,?音淫。義同。《戰國策·鐔蒙註》《前漢·地理志·鐔封縣註》《韓延壽傳·劒鐔註》?兼尋淫二音讀。

《廣韻》《正韻》徒含切《集韻》《韻會》徒南切,?音覃。《張衡·東京賦》底柱輟流,鐔以大岯。《註》言大岯險,同劒口也。鐔,徒南反。

縣名。《前漢·地理志》武陵郡鐔成縣。《註》鐔音譚。《淮南子·人閒訓》一軍塞鐔城之嶺。《註》鐔城,在武陵西南,接鬰林郡。

《後漢·?寵傳》寵到顯用良吏王渙鐔顯等,以爲心腹。《註》鐔,徒南反。《正字通》姓有潭尋二音,漢鐔政,明鐔鑑,一讀尋,一讀潭。

《類篇》徒感切,潭上聲。劒口也。《莊子·說劒篇》周宋爲鐔。《註》鐔,徒感反。劒口也。

《集韻》尋浸切,音蕈。刀本。

達各切,音鐸。劒珥。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鐔【卷十四】【金部】

劒鼻也。从金覃聲。徐林切〖注〗徐鍇曰:“劒鼻,人握處之下也。”

说文解字注

(鐔)劒鼻也。攷工記、曲禮、少儀所謂劒首也。通藝錄曰。劒鼻謂之鐔。鐔謂之珥。又謂之環。一謂之劒口。有孔曰口。視其旁如耳然曰珥。面之曰鼻。對末言之曰首。玉裁按莊子說劒凡五事。曰鋒鍔脊鐔夾。鋒者其耑。許書之鏠字。左傳所謂劒末也。鍔者其刃。許之?字。脊者其身中隆處。記因之有㒳從臘廣之偁也。鐔者其鼻。玉部所謂設?處也。夾者其柄。鐔在其耑。記所謂莖。許刀部所謂㓡也。印鼻、劒鼻、瓜鼻皆謂鼻者。鼻猶初也。始生子爲鼻子。从金。?聲。徐林切。七部。廣韵徒含切。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