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綧
拼音
zhǔn zhùn
注音ㄓㄨㄣˇ ㄓㄨㄣˋ
部首糹部 总笔画14画 结构左右
五笔XYBG 统一码7DA7
笔顺フフ丶丶丶丶丶一丨フ一フ丨一
名称撇折、撇折、点、点、点、点、点、横、竖、横折、横、横撇/横钩、竖钩、横
部首糹部 总笔画14画 结构左右
五笔XYBG 统一码7DA7
笔顺フフ丶丶丶丶丶一丨フ一フ丨一
名称撇折、撇折、点、点、点、点、点、横、竖、横折、横、横撇/横钩、竖钩、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綧
⒈ 布帛的宽度。
⒉ 古同“准”,标准:“丈尺一綧制。”
其他字义
綧
⒈ 乱丝。
异体字
- 準
最读网綧字讲解
《说“綧”字》
在汉字的浩瀚海洋中,“綧”这个字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有些陌生,但它却有着独特而有趣的内涵。
一、字形结构
“綧”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为“糸(mì)”,这个部件往往与丝线有关,在很多表示织物或者和纺织相关概念的字中都会出现,它就像是汉字中的一个“标识”,暗示着这个字可能与丝织品类的事物存在某种联系;右边部分是“享”字,“享”有享受、奉献等多种含义。
二、字义解读
1. 本义
“綧”的本义是“绸缪、缠绵”。从字形上看,丝线(糸)与一种状态(享,这里可以理解为一种相互交错、关联的状态)相结合,就产生了丝线相互缠绕、绵延的感觉,从而引申出绸缪、缠绵的意义。例如在形容情感或者事物的状态时,如果说一种情感是“綧綧”(叠字用法,强调程度)的,那就是说这种情感如同丝线般缠绕不清,细腻而悠长,可能是指恋人之间那种难舍难分、爱意缱绻的状态。
2. 引申义
在古文中,“綧”还有“缓”的意思。这可以从丝线的特性来理解,丝线柔软且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当拉扯丝线的时候,它可以呈现出一种舒缓的状态。比如在描述一种动作或者节奏的时候,“綧缓”就表示缓慢、不急促。就像古人在描绘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或者悠扬舒缓的音乐节奏时可能会用到这个字。
三、在文化和文学中的体现
尽管“綧”字不算是常用字,但在古代的一些典籍和诗词中仍有它的身影。在一些描写细腻情感或者古老礼仪文化的文献里,“綧”字以其独特的表意功能,为文字增添了一抹古朴而神秘的色彩。比如在描述古代贵族之间那种含蓄而又绵长的人际关系,或者在描绘传统祭祀仪式上某些动作的舒缓庄重时,这个字可能会被恰当地运用。
总之,“綧”字虽然冷僻,但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汉字构造的智慧。通过对它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汉字的发展演变以及古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观念。

※ 綧的意思、基本解释,綧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綧【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集韻》主尹切,音準。布帛幅廣也。或作綧敦,通作純。
又《玉篇》之閏切。亂也。
又《字彙補》與准同。管子:丈尺一綧制,謂丈尺各有准限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準【卷十一】【水部】
平也。从水隼聲。之允切
说文解字注
(準)平也。謂水之平也。天下莫平於水。水平謂之準。因之製平物之器亦謂之準。漢志。繩直生準。準者、所以揆平取正是也。因之凡平均皆謂之準。考工記準之然後量之、易繫辭易與天地準是也。从水。隼聲。之允切。按隼卽鵻字。鵻从隹聲。準古音在十五部。讀之壘切。考工記故書準作水。○準、五經文字云字林作准。按古書多用准。葢魏晉時恐與淮字亂而別之耳。
交流分享
- 綧的词语
- 綧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