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啄字的解释
啄

拼音 zhuó 注音ㄓㄨㄛˊ
部首口部 总笔画11画 结构左右
五行 统一码5544
笔顺丨フ一一ノフノノ丶ノ丶
名称竖、横折、横、横、撇、弯钩、撇、撇、点、撇、捺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huó(ㄓㄨㄛˊ)

⒈  鸟类用嘴叩击并夹住东西:啄食。啄木鸟。鸡啄米。

异体字

汉英互译

peck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to peck; (Cant.) to slander

最读网啄字讲解

“啄”字的语文讲解 在汉字的海洋中,每一个字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而“啄”这个字,以其生动形象的构造和丰富的内涵,吸引了无数学习者的目光。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啄”字的奥秘。 “啄”字,从字形上来看,由“口”和“豖”两部分组成。其中,“口”字,顾名思义,指的是我们说话、进食的器官,而“豖”则是一个象形字,原意是指猪头的意思,但在这里更多的是借用其形状,来形象地描绘一种动作。 当我们把“口”和“豖”结合起来看,“啄”字就像是一只鸟儿用嘴巴去啄食的形象。这种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啄”这个动作的含义,即鸟类用嘴啄取食物。不仅如此,“啄”字也可以引申为其他动物或人用类似的动作去取物,比如我们常说的“啄木鸟”,就是指用嘴巴啄树木来寻找昆虫吃的鸟。 在语境中,“啄”字通常带有一种轻快、敏捷的意味。比如杜甫的诗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中,虽然没有直接用到“啄”字,但我们可以想象到燕子在泥土中啄食虫子的生动场景。而在现代汉语中,“啄”字也常常出现在各种文学作品和日常用语中,如“啄食”、“啄木”等。 除了其基本含义外,“啄”字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古代,人们常用“啄”来形容鸟类的灵动和活泼,进而引申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同时,“啄”字也象征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正如鸟类在觅食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坚持不懈地用嘴巴去啄取食物。 在学习“啄”字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它的字形、字义和用法,还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汉字,还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之,“啄”字以其生动形象的构造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了汉字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大家能对“啄”字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啄


※ 啄的意思、基本解释,啄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zhuó

〈动〉

(1) (形声。从口,豖( chù)声。本义:鸟用嘴取食)

(2) 同本义 [peck]

啄,鸟食也。——《说文》

啄啮也。——《广雅》

谁家燕子啄春泥。——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檐牙高啄。——唐· 杜牧《阿房宫赋》

径进以啄。——《聊斋志异·促织》

(3) 又

幸啄不中。

(4) 又如:啄抱(禽鸟幼雏破壳而出);啄啄(禽鸟取食的样子);啄饮(啄食饮水);啄噪(啄食鸣叫);啄木

(5) 用嘴理 [preen]。如:啄毛

(6) 敲击 [knock]

归来残月窥窗角,星初落,几回欲把朱扉啄,人知觉。——潘必正《杨柳枝》

(7) 咬 [bite]

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楚辞·宋玉·招魂》

康熙字典

啄【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竹角切,音涿。《說文》鳥食也。《廣韻》鳥啄也。《詩·小雅》率場啄粟。《戰國策》俛啄蚉䖟而食之。《集韻》通作噣。《韻會》通作啅。

剝啄。《韓愈·剝啄行》剝剝啄啄,有客至門。我不出應,客去而嗔。

《廣韻》丁木切《集韻》都木切,?音豰。義同。《集韻》咮也。《易林》鳧得出沒,喜笑自啄。毛羽悅澤,利以攻玉。

《廣韻》啄木鳥。

《正韻》職救切,音晝。與咮噣同。《韓詩外傳》鳥之美羽句啄者,鳥畏之。《前漢·東方朔傳》尻益高者,鶴俛啄也。《註》師古曰:啄音竹救反。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啄【卷二】【口部】

鳥食也。从口豖聲。竹角切

说文解字注

(啄)鳥食也。鳥咮銳。食物似琢。吳都賦說水鳥曰。彫琢蔓藻。从口。豖聲。丁角切。三部。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