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绊字的解释
绊

拼音 bàn 注音ㄅㄢˋ 繁体
部首纟部 总笔画8画 结构左右
五行 统一码7ECA
笔顺フフ一丶ノ一一丨
名称撇折、撇折、提、点、撇、横、横、竖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绊(絆)bàn(ㄅㄢˋ)

⒈  行走时被别的东西挡住或缠住,引申为束缚或牵制:绊住。绊倒。羁绊(束缚)。绊脚石(喻阻碍前进的东西)。绊手绊脚。

异体字

  • ?

汉英互译

stumble、trip

造字法

形声:从纟、半声

English

loop, catch; fetter, shackle

最读网绊字讲解

“绊”字的语文讲解 “绊”是一个形声字,从糸,便声。从糸,表示与丝线、织物有关;便,表示便利、顺手。本义为用绳索等把物体挂住或连在一起。 一、字义解析 1. 基本含义:“绊”最基本的意思是绊倒,即因为某种原因(如绳子、障碍物等)使得人或物失去平衡而摔倒。例如,“他在路上绊倒了,差点撞到墙。” 2. 引申含义:除了基本的绊倒意思外,“绊”还可以用来比喻阻碍、牵制或干扰。比如,“这个项目进展缓慢,受到了很多外部因素的绊子。” 3. 情感色彩:“绊”字在多数情况下带有负面的情感色彩,暗示着一种阻碍或困扰。 二、词语搭配 “绊”字常与其他字组成词语,如: 绊脚石:指阻碍前进的障碍物。 绊索:用于束缚或吊挂人或物的绳索。 绊腿:指拉住人的腿,使其无法自由行动。 三、句子中的应用 在句子中,“绊”字可以扮演多种角色,如: 作为谓语:“他不小心在石头上绊了一下。” 作为定语:“那棵树上的绊藤缠绕得乱七八糟。” 作为宾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绊脚石。” 四、形近字与同音字 在汉字中,“绊”与“编”字形相近,但意义完全不同。“绊”是动词,表示绊倒或阻碍;而“编”则是动词或名词,表示编织、编写等。此外,“绊”与“编”同音,但读音相同,意义不同,需要注意区分。 五、文化内涵 在中国文化中,“绊”字所蕴含的意象和情感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场景紧密相连。比如,在传统节日或庆典活动中,人们常常会设置各种障碍,让参与者通过努力克服困难,这既是一种娱乐方式,也寓意着人们在生活中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总之,“绊”字虽然简单,但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却非常丰富。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个字,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汉字的构造规律和文化意蕴。

绊


※ 绊的意思、基本解释,绊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bàn

〈名〉

(1) (形声。从糸,半声。本义:驾车时套在牲口后部的皮带)

(2) 同本义 [crupper]

绊,马絷也。字亦作跘。——《说文》

靽,半也,拘使半行不得自纵也。——《释名·释车》

(3) 泛指系鸟兽的绳子

饰五采之华绊,结璇玑之金环。——傅玄《鹰赋》

(4) 喻阴谋、圈套 [snare]

连兄弟燕青也着绊了。——《燕青博鱼》

(5) 亦用以比喻误中圈套而受害

(6) 装束,穿戴 [dress]

国人之绊。——《瀛涯胜览》

词性变化

bàn

(1) 羁绊;拘束;束缚 [tie]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杜甫《曲江二首》

今绊姜维于沓中,使不得东顾。——《资治通鉴》

(2) 用绳子把足系住 [tie the foot]

不羁不绊。——扬雄《交州牧箴》

(3) 又如:绊脚(用绳子绑住脚)

(4) 走路或跑步时被别的东西挡住或缠住 [stumble]

被门槛子绊倒。——《红楼梦》

(5) 又如:绊倒

康熙字典

絆【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博慢切,音半。《說文》馬縶也。《玉篇》羈絆也。《增韻》繫足曰絆,絡首曰羈。《前漢·班固敘傳》今吾子已貫仁義之羈絆。

《韻補》叶彼巷切。《揚雄·交州牧箴》爰自開闢,不羈不絆。周公攝祚,白雄是獻。《廣韻》絆,同靽。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絆【卷十三】【糸部】

馬縶也。从糸半聲。博幔切

说文解字注

(絆)馬?也。馬部?下曰。馬絆也。與此爲轉注。小雅。縶之維之。傳曰。縶、絆。維、繫也。周頌曰。言授之縶。以縶其馬。箋云。縶、絆也。按縶謂繩。用此繩亦謂之縶。此凡字之大例。有客其冣明者也。引申爲凡止之偁。从糸。半聲。博幔切。十四部。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