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絆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絆
⒈ 见“绊”。
异体字
- 绊
- 靽
English
loop, catch; fetter, shackle
最读网絆字讲解
“絆”字的语文讲解
“絆”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字,但在古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读音是bèi或bìng,根据语境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含义。
一、基本含义
1. “絆”的基本字义是“绳索”。 在古代,人们常常用绳子来捆绑物品,或者作为连接两地的工具。例如,“絇絆”(kē bèi)原指系结腰带的绳索,后来也泛指各种绳索。
二、词性变化
“絆”可以作为名词、动词使用。
- 作为名词时,“絆”指的是绳索或其他类似的绳索制品。
- 作为动词时,“絆”有“绊倒”、“牵制”等含义。例如,“绊倒了”表示被绳子或其他物体绊倒在地。
三、出处与用法
“絆”字在古文中频繁出现,多用于描述与绳索、捆绑等相关的场景。以下是一些例句:
1. 《荀子·劝学》:“若合诸侯之礼,以劳天下之民,累世之后,其所由来者久矣,而一朝用之,不可胜用也。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这里的“絇絆”可以理解为用来束缚、牵制人的绳索。
2. 《史记·陈涉世家》:“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富贵者,人之所共望也;不归,是何也?”其中“富贵不归”可以被理解为被富贵所“絇絆”,即牵制住,难以回归平凡生活。
四、文化意义
“絆”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汉字,它承载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智慧和文化内涵。绳索作为连接和束缚的工具,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絆”字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和决定,因为有时候一个决定可能会改变我们的命运。
五、总结
“絆”这个字虽然生僻,但在古文中却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它不仅指代绳索这一具体事物,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文化意义。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个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絆”这个字。

※ 絆的意思、基本解释,絆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絆【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博慢切,音半。《說文》馬縶也。《玉篇》羈絆也。《增韻》繫足曰絆,絡首曰羈。《前漢·班固敘傳》今吾子已貫仁義之羈絆。
又《韻補》叶彼巷切。《揚雄·交州牧箴》爰自開闢,不羈不絆。周公攝祚,白雄是獻。《廣韻》絆,同靽。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絆【卷十三】【糸部】
馬縶也。从糸半聲。博幔切
说文解字注
(絆)馬也。馬部
下曰。馬絆也。與此爲轉注。小雅。縶之維之。傳曰。縶、絆。維、繫也。周頌曰。言授之縶。以縶其馬。箋云。縶、絆也。按縶謂繩。用此繩亦謂之縶。此凡字之大例。有客其冣明者也。引申爲凡止之偁。从糸。半聲。博幔切。十四部。
交流分享
- 絆的词语
- 絆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