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愎字的解释
愎

拼音 注音ㄅ一ˋ
部首忄部 总笔画12画 结构左右
五笔NTJT 五行 统一码610E
笔顺丶丶丨ノ一丨フ一一ノフ丶
名称点、点、竖、撇、横、竖、横折、横、横、撇、横撇/横钩、捺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bì(ㄅ一ˋ)

⒈  固执任性:愎谏。刚愎自用。

造字法

会意:从忄、从复

English

obstinate, stubborn, headstrong

最读网愎字讲解

“愎”字的语文讲解 “愎”是一个形声字,从心,甫声。它的本义是倔强、固执,表示一个人性格上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或建议,坚持自己的看法,甚至到了顽固的程度。 在句子中,“愎”可以作谓语、定语、状语,主要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方式。例如,在《后汉书·齐武王刘縯传》中就有“而兄伯宗数劝之,常曰:‘士死乡里,女死乡党,今可断两剑,勿复虑矣。’”这里的“断两剑”就是形容刘縯的倔强和固执,不愿接受他人的劝阻。 此外,“愎”也可以用来形容人固执己见,不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比如,在现代汉语中,我们经常会用“你太愎固了”来形容某人非常固执,不听别人的劝告。 除了形容人的性格外,“愎”还可以用来表示反抗或敌对的情绪。例如,在古代文献中,有时会用“愎然”来形容人因不满或反抗而表现出的激烈情绪。 在使用“愎”字时,需要注意其语境和感情色彩。因为“愎”带有贬义,所以在描述他人时需要谨慎,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冲突。 总之,“愎”是一个形容人性格倔强、固执的汉字,具有丰富的语义内涵和用法。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个字,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和文学作品中的相关内容。

愎


※ 愎的意思、基本解释,愎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形〉

(1) (会意。从心,复声。本义:不听从) 同本义 [wilful;obstinate;perverse]

贪愎喜利,则灭国杀身之本也。——《韩非子·十过》

知伯贪而愎,故 韩魏反而丧之。——《左传·哀公二十七年》

(2) 又如:刚愎(倔强固执,不接受别人的意见);愎很(固执,任性);愎戾(愎类。固执乖僻)

词性变化

〈动〉

拒绝 [refuse]

愎谏而好胜。——《韩非子·亡征》

康熙字典

愎【卯集上】【心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蒲逼切《集韻》《韻會》弼力切,?音煏。《玉篇》很也。《廣韻》戾也。剛愎自用也。《左傳·僖十五年》愎諫違卜。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