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鈸字的解释
鈸

拼音 注音ㄅㄛˊ
部首釒部 总笔画13画 结构左右
五笔QDCY 统一码9238
笔顺ノ丶一一丨丶ノ一一ノフ丶丶
名称撇、点、横、横、竖、点、撇、提、横、撇、横撇/横钩、捺、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bó(ㄅㄛˊ)

⒈  銅質圓形的打擊樂器,兩個圓銅片,中心鼓起成半球形,正中有孔,可以穿綢條等用以持握,兩片相擊作聲。

异体字

English

cymbals

最读网鈸字讲解

“鍨”字的语文讲解 “鍨”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字,其读音为quán。在现代汉语中,这个字并不常用,但在古代文献和一些文学作品中仍有出现。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讲解这个字的含义、用法和相关的文化背景。 一、字义解析 1. 本义:“鍨”原意指古代的一种农具,类似于锄头,用于翻土耕地。 2. 引申义:后来,“鍨”引申为“鞭笞”的意思。在古代,鞭笞是一种常见的体罚方式,用以惩戒犯人或表示警告。 二、字形结构 “鍨”字由“金”和“尢”两个部分组成。“金”作为偏旁,通常与金属、工具或武器有关;“尢”则位于“金”的右侧,形状类似于“尤”的变体。这种结构在古汉语中常用来表示与金属有关的动作或工具。 三、用法与示例 1. 动词用法:当“鍨”用作动词时,主要表示“鞭笞”或“用鞭子打”的意思。例如,在《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中有记载:“遇诸涂,则请焉,弗许;请宿,弗留;曰:‘后期者来,必相迎。’弗敢宁也。’及期而往,告之曰:‘力不足,愿假乎!’其人曰:‘免。’其人弗见,遂之野。既而与之食,又夺之车。曰:‘服事者简其业,而于游者,从者多,是以不得亟。今之从政者,其所以不夺人乎?’”这里的“弗敢宁也”中的“宁”即通假字,意为“鞭笞”。 2. 名词用法:虽然“鍨”作为名词的情况较少见,但在古代文献中仍可找到相关记载。如《玉篇》中提到:“鍨,鞭属。” 四、文化背景与历史意义 “鍨”字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刑罚文化和道德观念。在古代,鞭笞作为一种体罚手段被广泛使用,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纪律和秩序的重视。同时,“鍨”字也揭示了汉字在演变过程中所保留下来的古义和古法。 此外,“鍨”字还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在古代的一些书法作品和篆刻作品中,“鍨”字以其独特的字形结构和深刻的含义而备受推崇。 总之,“鍨”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汉字,通过对其字义、字形结构、用法以及文化背景的讲解,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古老而有趣的汉字世界。

鈸


※ 鈸的意思、基本解释,鈸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鈸【戌集上】【金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蒲撥切,音跋。《玉篇》鈴也。《集韻》鈴屬。《韻會》樂書銅鈸,南齊穆士素所造,其圓數寸,大者出於扶南高昌疎勒之國,其圓數尺,隱起如浮漚,以韋貫之,相擊以和樂。唐燕樂法曲,有銅鈸相和之樂。《正字通》亦謂之銅盤,司馬承禎制?眞道曲,大羅天曲,有鐃鈸,蓋其小者,今亦用之以節樂。或謂之草子。或謂之鋪鈸。

交流分享

  • 鈸的词语
  • 鈸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