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漬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漬
⒈ 浸泡。如:“醃漬”、“浸漬”。《三國志•卷二十九•方技傳•華佗傳》:“佗令溫湯近熱,漬手其中,卒可得寐。”
⒉ 沾染。宋•陸游《醉歌》:“百騎河灘獵盛秋,至今血漬短貂裘。”
⒊ 牲畜感染疫病而死。《禮記•曲禮下》:“天子死曰崩……羽鳥曰降,四足曰漬。”
⒋ 積留在物體上的汙痕。如:“油漬”、“墨漬”、“汙漬”。
异体字
- 洓
- 渍
English
soak, steep; dye; stains; sodden
最读网漬字讲解
《说“浸”》
在浩如烟海的汉字家族中,“浸”这个字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内涵。
一、字形结构与字义溯源
“浸”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形声字,从水,浸声。“水”作为表意的部分,明确地提示了这个字与水有着紧密的联系。最初的“浸”,描绘的是一种物体浸泡在水中的状态。例如,当我们把布帛放入水中进行洗涤或者软化时,就说“浸布”。这种浸泡是一种全然融入水的动作,布帛被水所包围,水渗透到布帛的纤维之中。
二、基本含义
1. 浸泡
这是“浸”字最常见的意思。如“浸泡种子”,种子被放置在水中一段时间,让水充分滋润种子内部,为发芽做好准备。又如“浸茶”,茶叶在热水中缓缓舒展、释放出香气和滋味,这个过程不仅是一种物理上的浸泡,更是一种让茶叶的韵味得以展现的过程。
2. 淹没
当表示较大范围或者较长时间的与水接触时,“浸”就有了淹没的意思。“洪水浸没了村庄”,这里描绘了洪水汹涌而来,整个村庄都被水覆盖的可怕场景。村庄里的房屋、道路、树木等都被洪水包围,仿佛成为了水的世界的一部分。
3. 渐进、渐渐
“浸”字还能表达一种逐渐变化的过程。如“浸润”,有一种慢慢渗透、滋润的感觉。像文化对人的影响就是一种“浸润”,优秀的文化如同涓涓细流,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之中,逐渐塑造着一个人的品格和素养。再如“浸染”,表示逐渐沾染或者感染。一个人长期处于某种氛围或者与某些人交往,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浸染”上一些习性或者观念。
三、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在文学作品中,“浸”字常常被用来营造生动的意境。例如,“月色浸在庭院里”,这个句子通过“浸”字,将月色的柔和与庭院的空间巧妙地联系起来。月色仿佛不再是高高在上地洒下光辉,而是如同水一般,流淌在庭院的每一个角落,使整个庭院都沉浸在一种静谧、清幽的氛围之中。
又如古诗中“浸骨寒”,生动地描绘出寒冷的感觉如同冰冷的液体渗透到骨头里一样,让人真切地感受到那种刻骨铭心的冷。
四、总结
“浸”这个字,以其独特的字形结构和丰富的语义内涵,在汉语的世界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描述物体与水的直接接触关系,又能延伸到表示渐进的变化过程,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对“浸”字的学习和研究,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表现力,也能更好地领略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 漬的意思、基本解释,漬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漬【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洓《唐韻》前知切《集韻》《韻會》疾智切,音胔。《說文》漚也。
又浸漬也。《史記·貨殖傳》漸漬於失敎。
又染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鍾氏染羽,淳而漬之。
又獸死也。《禮·曲禮》四足曰漬。《註》漬謂相瀸汙而死。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漬【卷十一】【水部】
漚也。从水責聲。前智切〖注〗洓,古文。
说文解字注
(漬)漚也。謂浸漬也。古多假爲骴字。公羊傳大瘠。禮記注引作大漬。公羊傳。瀸者何。漬也。衆殺戍者也。周禮蜡氏。掌除骴。故書骴作脊。鄭司農云。脊讀爲漬。謂死人骨也。漢志。國亡捐瘠。孟康曰。肉腐爲瘠。按骴漬脊瘠四字、古同音通用。當是骴爲正字也。从水。聲。前智切。十六部。
交流分享
- 漬的词语
- 漬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