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铤字的解释
铤

拼音 tǐng dìng 注音ㄊ一ㄥˇ ㄉ一ㄥˋ 繁体
部首钅部 总笔画11画 结构左右
五笔QTFP 五行 统一码94E4
笔顺ノ一一一フノ一丨一フ丶
名称撇、横、横、横、竖提、撇、横、竖、横、横折折撇、捺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铤(鋌)tǐng(ㄊ一ㄥˇ)

⒈  快走的样子:铤而走险。

其他字义

铤(鋌)dìng(ㄉ一ㄥˋ)

⒈  古代称未经冶铸的铜铁。

⒉  箭头装入箭干的部分。

⒊  古同“锭”,专门铸成的各种形态的金银块,用以货币流通。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钅、廷声

English

ingots, bars of metal; hurry

最读网铤字讲解

“铤”字的语文讲解 “铤”是一个形声字,从金,挺声。本义指箭,引申指以棍棒等打人或击打物。其字形结构为左右结构,部首为“金”。 在古文中,“铤”常用来形容一种迅猛、决绝的态势。例如,在《列子·汤问》中就有“操弓不射,登车不趋,如飞鸟之疾,如雕虎之猛,离弦矢疾,追风逐日,乘风破浪,踔厉风发,潜深伏隩,腾山超海,横行逆施,奋戟向前”的描述,其中“踔厉风发”和“奋戟向前”都体现了“铤”的迅猛和决绝之意。 此外,“铤”也可以用来形容货币的成色不足。如《汉书·食货志上》中有“大钱铸曰‘铤’”的记载,这里的“铤”就是指钱币的质量不好,成色不足。 在现代汉语中,“铤”字虽然不常用,但在一些特定的语境下仍然能够体现出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语言魅力。例如,在描述一种迅猛、决绝的行动或态度时,我们可以用“铤而走险”来形容;在形容一种货币质量不佳时,我们也可以用“铤”来指代。 总之,“铤”是一个充满力量感和决绝感的汉字,它不仅在古代文献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现代汉语中也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个字,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和文化,还可以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请注意,由于“铤”字较为生僻,其具体的用法和含义可能会因语境和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在使用时应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和运用。

铤


※ 铤的意思、基本解释,铤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dìng

〈名〉

(1) 铜铁矿石 [copper or iron ore]

铤,铜铁朴也。——《说文》

(2) 铜铁质的坯料 [copper or iron stock]

金铤,许叔重注《淮南子》云:“铤者,金银铜等未成器,铸作片,名曰铤。”——《一切经音义》

(3) 熔铸成条块等固定形状的金银,其重数两至数十两不等 [ingot]

旧例银每铤五十两,其直百贯。——《金史》

(4) 锭子,纺车或纺纱机上绕纱的机件 [spindle]

摇车转铤,而纺于竹管之上。——《天工开物》

(5) 另见 tǐng

基本词义

tǐng

〈形〉

(1) (形声。从金,廷声。本义:未经冶铸的铜铁。读 dìng)

(2) 快跑的样子[run rapidly]。

(3) 如:铤走(快跑);铤鹿(疾奔之鹿)

(4) 空;尽 [exhausted;empty]

铤,尽也。物空尽者曰铤。——《方言》

(5) 另见 dìng

康熙字典

鋌【戌集上】【金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徒鼎切《集韻》《韻會》待鼎切,?音挺。《說文》銅鐵樸也。从金廷聲。《廣韻》金鋌也。《南史·梁廬陵王傳》嗣子應不慧,見內庫金鋌,問左右,此可食否。

箭鋌。《周禮·冬官考工記》冶氏爲殺矢,刃長寸,圍寸,鋌十之。《註》箭足入稾中者也。《釋文》鋌,徒頂反。

《博雅》盡也。《音釋》鋌,逵鼎反。《揚子·方言》物空盡者曰鋌。鋌,賜也。《又》鋌空也。語之轉也。

《張協·七命》耶谿之鋌,赤山之精。《註》鋌,銅鐵也。

《集韻》他頂切,音脡。《廣雅》鑖䥡,鋌也。

《左傳·文十七年》鋌而走險,急何能擇。《註》鋌,疾走貌。《釋文》鋌,他頂反。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鋌【卷十四】【金部】

?樸也。从金廷聲。徒鼎切

说文解字注

(鋌)銅鐵樸也。樸、木素也。因以爲凡素之偁。小徐作朴。非也。石部曰。磺、銅鐵樸。鋌與磺義同音别。亦謂之鋇。淮南書曰。苗山之鋌。从金。廷聲。徒鼎切。十一部。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