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兑字的解释
兑

拼音 duì ruì yuè 注音ㄉㄨㄟˋ ㄖㄨㄟˋ ㄩㄝˋ 繁体
部首丷部 总笔画7画 结构上中下
五笔UKQB 五行 统一码5151
笔顺丶ノ丨フ一ノフ
名称点、撇、竖、横折、横、撇、竖弯钩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duì(ㄉㄨㄟˋ)

⒈  交换:兑换(用一种货币换另一种货币)。兑现。汇兑(两地通过信件或电报交换款项)。

⒉  液体从一个容器注入另一个容器,一种东西搀到另一种东西里去:兑点热水。

⒊  八卦之一,代表沼泽。

⒋  直:“松柏斯兑”。

其他字义

ruì(ㄖㄨㄟˋ)

⒈  古同“锐”,尖锐。

其他字义

yuè(ㄩㄝˋ)

⒈  古同“悦”,喜悦。

异体字

  • ?
  • ?

汉英互译

add、convert、exchange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cash; exchange

最读网兑字讲解

“兑”字的语文讲解 “兑”是一个充满韵味和丰富内涵的汉字,在汉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不仅是一个形声字,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兑”字的含义、用法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 一、“兑”的基本含义 “兑”字的基本含义是“兑换”,通常指用一种东西交换另一种东西。在古代,人们常常通过兑换来获取自己需要的物品或货币。例如,“兑粮”指的是用粮食兑换其他物资或货币。 此外,“兑”还可以表示“改变”或“转变”。比如,“兑变”指的是事物发生了质的变化,“兑卦”则是《易经》中的一卦,象征着变革与转化。 二、“兑”字的形声结构 “兑”字属于形声字,由形旁“兑”和声旁“兑”组成。形旁“兑”通常与口部动作相关,暗示了与说话、交流有关的意义;而声旁“兑”则与“说”、“悦”等字音相近,表明了与言语、情感相关的读音。 三、“兑”字的文化内涵 1. 诚信为本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兑”字与诚信紧密相连。古代的商业活动、人际交往都强调诚信为本,以“兑”为准则,体现了人们对信用的重视和信赖。 2. 和谐共处 “兑”字也寓意着和谐共处。通过兑换,人们实现了资源的交换和共享,达到了互利共赢的目的。这种思想在古代哲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如儒家所倡导的“和而不同”的理念。 3. 智慧之源 《易经》中的“兑卦”被视为智慧之源。兑卦通过六爻的变动,揭示了事物变化的规律和智慧。人们通过解读兑卦,可以洞察世事,明辨是非,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 四、“兑”字的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兑”字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 作为动词,表示兑换、交换等意思。 2. 作为名词,指代货币、汇票等金融工具。 3. 作为形容词,形容言语、行为等符合诚信原则。 五、结语 “兑”字作为汉字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其含义丰富多样,既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经济活动和文化传统,又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智慧。通过学习和掌握“兑”字的意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和文化品位。 总之,“兑”字不仅是一个形声字,更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和智慧的汉字。让我们一起走进“兑”字的世界,探寻其中的奥秘吧!

兑


※ 兑的意思、基本解释,兑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duì

〈形〉

(1) (会意。从人,从囗,八象气之舒散,兄者与祝同意。从八,与曾同意,今字作悦。本义:喜悦)

(2) 同本义 [happy]

兑,说也。——《说文》

兑为口。——《易·说卦》

兑者说也。——《易·序卦》

佞兑而不曲。——《荀子·脩身》。注:“兑,悦也。”

见由则兑而倨。——《荀子·不苟》

豫通而不失乎兑。——《庄子·德充符》

多兑道以为上。——《管子·七臣七主》

祷祠而求福,雩兑而请雨。——《淮南子·泰族》

(3) 又如:兑悦(喜悦)

(4) 通“锐( ruì)”。锋利 [sharp]

两铤交之置如平,不如平不利,兑其两末。——《墨子·备城门》

为人巧转而兑利。——《管子·小匡》

兑则若莫邪之利锋。——《荀子·议兵》

前列直斗口三星,随北端兑,若见若不。——《史记·天官书》

词性变化

duì

〈动〉

(1) 更换 [convert;commute]。如:兑转(交换);兑拨(调拨;调给);兑支(支给);兑便(唐代的一种汇兑方式);兑命(抵命);兑坊(小当铺);把外币兑本国货币

(2) 用天平称银子 [weigh]。如:兑准(称准,秤足);兑头(零头,称兑金银中的小差额);兑银子

(3) 拼 [be ready to risk one's life]

你这剪径的毛团,我须是认得你,做这老性命不着,与你兑了罢!——元·佚名《京本通俗小说》

(4) 搀合 [add]。如:这酒是兑了水的

(5) 指象棋中的拼子。即牺牲己方的棋子以换吃对方的棋子 [exchange]。如:兑马;兑车

duì

〈名〉

(1) 《易》卦名。八卦之一;又六十四卦之一。象征沼泽 [one of the eight trigrams of baguah]。如:兑人(巫师)

(2) 西方。古人认为兑为西方之卦,故亦用以称西方 [western]。如:兑隅(西边);兑域(西方)

康熙字典

兌【子集下】【儿部】 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杜外切《集韻》《韻會》徒外切,?尵去聲。《說文》兌,說也。《易·兌卦》兌亨利貞。《釋名》物得備足,皆喜悅也。

《韻會》穴也,直也。

《正韻》易兌爲澤。澤者,水中之鍾聚也。

《荀子·議兵篇》仁人之兵,兌則若莫邪之利鋒。《註》兌猶聚也。與隊同。

《正韻》貤易也。《唐·丁芝仙詩》十千兌得餘杭酒。

《集韻》俞芮切,音睿。《史記·天官書》三星隨北端兌。《漢書》兌作銳。

《集韻》《韻會》?吐外切,音娧。《詩·大雅》行道兌矣。《毛傳》兌,成蹊也。《註》兌,通也。

《集韻》徒活切,音奪。《史記·趙世家》趙與燕易土,以龍兌與燕。

《正韻》魚厥切,音月。《禮·學記》兌命曰:與說同。《韻會》悅或作說,亦作兌。尵字原刻从?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兌【卷八】【儿部】

說也。从儿㕣聲。大外切〖注〗臣鉉等曰:㕣,古文兖字,非聲。當从口从八,象气之分?。《易》曰:“兑,爲巫爲口。”

说文解字注

(兌)說也。說者今之悅字。其義見易。大雅。行道兌矣。傳曰。兌、成蹊也。松柏斯兌。傳曰。兌、易直也。此引伸之義。老子。塞其兌。閉其門。借爲閱字。閱同穴。从儿。㕣聲。㕣與沇古同字同音。兊爲㕣聲者、古合音也。大外切。十五部。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