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牥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牥
⒈ 一种颈背部隆起的野牛。
⒉ 未经训练的牛。
统一码
牥字UNICODE编码U+7265,10进制: 29285,UTF-32: 00007265,UTF-8: E7 89 A5。
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牥字讲解
“牧”字的语文讲解
“牧”是一个充满韵味和深意的汉字,它不仅代表了放牧牛羊等牲畜的行为,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牧”字的含义、用法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
一、“牧”的基本含义
“牧”字的基本含义是放牧,即驱赶牲畜(如牛、羊)在草地上吃草、行走。这个动作通常与农村生活、自然环境紧密相连,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牧”字的构成
“牧”字由“牛”和“牧”两部分组成。其中,“牛”作为偏旁,表明了与牲畜的关联;而“牧”则作为声旁,提供了字的读音线索。这种结构使得“牧”字既具有形象性,又富有音韵美感。
三、“牧”的引申意义
除了基本的放牧行为外,“牧”字还可以引申出其他含义。例如,“牧”可以表示某个人或事物像牧人一样,默默地耕耘、奉献。这种引申意义常常用于形容那些具有高尚情操、无私奉献精神的人或事物。
四、“牧”字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牧”字与许多美好的意象和价值观念紧密相连。首先,“牧”象征着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在古代,人们依赖自然资源生存,放牧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通过放牧,人们学会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从而与自然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其次,“牧”也体现了勤劳与智慧的精神。放牧需要耐心和毅力,只有不断地驱赶牲畜、照顾它们,才能保证畜牧业的丰收。这种勤劳与智慧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此外,“牧”字还与诗歌、文学等艺术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古代的诗歌和文学作品中,“牧”字常被用作意象,描绘出草原的辽阔、牛羊的悠闲等美好景象,为作品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五、“牧”字的常见词语及用法
在日常生活中,“牧”字也经常出现在一些常见的词语和短语中,如“牧场”、“牧童”、“牧歌”等。这些词语和短语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量,还为表达特定的情感和意境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例如,“牧场”指的是用来放牧牲畜的场地;“牧童”指的是放牧牛羊等牲畜的儿童;“牧歌”则是一首描绘草原风光和牧民生活的歌曲。
总之,“牧”字作为一个充满韵味和深意的汉字,不仅代表了放牧这一基本行为,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的意象。通过学习和了解“牧”字的意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 牥的意思、基本解释,牥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牥
〈名〉
(1) 单峰驼的古名 [one-humped camel]
牥,良牛名。日行二百里。又云牥驼。——《玉篇》
(2) 未经训练的牛 [untutored ox]
牥,牛未调也。——《龙龛手鉴》
康熙字典
牥【巳集下】【牛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府良切《集韻》分房切,音方。《玉篇》良牛名。日行二百里。《
天子傳》用牥牛二百,以行流沙。《註》此牛能行流沙中,如橐駞。
交流分享
- 牥的词语
- 牥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