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餥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餥
⒈ 古代中国陈、楚一带人们相见后请吃麦饭称“餥”。
统一码
餥字UNICODE编码U+9925,10进制: 39205,UTF-32: 00009925,UTF-8: E9 A4 A5。
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餥字讲解
“饥”与“馁”:饥饿与绝望的交织
在汉字的博大精深中,有许多字由简单的部首组成,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含义。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两个字——“饥”与“馁”,正是这样一对形近而意远的字。
首先,我们来看“饥”。这个字由“饣”(食字旁)和“几”组成,直观地传达了与食物、饥饿相关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饥”字常用来形容人或动物处于饥饿的状态,是一种生理上的需要。例如,“饥肠辘辘”形容非常饥饿的状态,“饥寒交迫”则形容生活极端困苦,既饿又冷。
然而,“饥”字虽然直接表达了饥饿的意思,但它并不包含情感层面的含义。它仅仅是一个客观的描述,没有直接传达喜怒哀乐等情感。
接下来,我们再看“馁”。这个字由“饣”(食字旁)和“馁”(něi,意为饥饿)组成。与“饥”不同,“馁”不仅包含了食物的意象,还隐含了一种消极、失望的情感。它通常用来形容人因为长时间的饥饿或失望而变得沮丧、无力。例如,“心灰意馁”形容失去了信心和希望,“一蹶不振”则形容遭受挫折后无法恢复。
在语义上,“馁”比“饥”更为深刻和复杂。它不仅涵盖了生理上的饥饿,还融入了心理上的绝望和无助。这种情感的叠加使得“馁”在表达困境时更为贴切和有力。
此外,“馁”字在字形上也有一定的特点。它的右半部分“馁”与“馁”相同,这种重复的写法在汉字中并不常见,从而增强了字的独特性和记忆点。
综上所述,“饥”与“馁”虽然字形相近,但在语义和情感上却有着显著的差异。“饥”主要描述生理上的饥饿,而“馁”则蕴含了更为深刻的情感和绝望的意味。通过这两个字的对比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汉字的构造和内涵,以及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和意义。

※ 餥的意思、基本解释,餥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餥【戌集下】【食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集韻》府尾切,音匪。《說文》餱也。《爾雅·釋言》餥,食也。《揚子·方言》
楚之内相謁食麥饘曰餥。
又《廣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音非。
又《集韻》方未切,音沸。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餥【卷五】【食部】
也。从食非聲。陳楚之閒相謁食麥飯曰餥。非尾切
说文解字注
(餥)餱也。釋言曰。餥餱食也。从。非聲。非尾切。十五部。陳楚之閒相謁而食麥飯曰餥。方言曰。餥、食也。陳楚之內相謁而食麥饘謂之餥。郭曰音非。
交流分享
- 餥的词语
- 餥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