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俸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俸
⒈ 官员等所得的薪金:俸禄。薪俸。俸给(
)。俸金。汉英互译
pay、salary
造字法
形声:从亻、奉声
English
wages, salary, official emolument
最读网俸字讲解
“俸”字的语文讲解
“俸”是一个汉字,其含义与“俸禄”紧密相关,在古代汉语中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个字的用法和意义。
一、字义解析
“俸”,从字面上看,“俸”由“贝”和“公”两部分组成。“贝”在古代是用来表示货币的符号,如贝壳曾作为古代的货币流通;而“公”在这里则引申为“公共”、“公正”的意味。因此,“俸”字可以理解为“公共的财富”或“官吏应得的报酬”。
二、俸禄的含义
在古代中国,俸禄是官员任职期间按照一定标准获得的薪酬。这种薪酬通常以粮食、布匹或其他实物形式发放,也有部分俸禄以货币形式支付。俸禄的多少往往根据官员的级别、职责和政绩来决定。
三、俸字的用法
1. 作为名词:当“俸”用作名词时,它通常指的是官员所得的俸禄。例如:“他今年获得了五年的俸禄。”
2. 作为动词:在古代文献中,“俸”也可以作为动词使用,意为“领取俸禄”。如:“州县官每月俸禄千五百文。”
3. 作为形容词:有时,“俸”还可以用来形容某物或某地的价值高昂,类似于“俸值连城”。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四、俸字的文化内涵
“俸”字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经济制度,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它体现了古代官员对于职位和职责的敬畏之心,以及他们对于公共利益的追求。其次,“俸”字也揭示了古代社会等级制度的森严性,不同级别的官员享有不同的俸禄,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权力结构和等级观念。
此外,“俸”字还与文学作品紧密相连。在古代诗词中,“俸”字常被用作表达官员清廉、忧国忧民之情的意象。如唐代诗人元稹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俸钱万贯日输官,九牛一毛何足数!”便是用“俸”字来表达对官场腐败的愤慨。
五、总结
综上所述,“俸”字在古代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用法。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经济制度和等级观念,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学习和了解“俸”字,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和文学作品中的相关内容,还能更深入地感受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文精神。

※ 俸的意思、基本解释,俸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俸
〈名〉
(1) (形声。从人,奉声。本义:俸禄,薪俸。旧官吏所得的薪金)
(2) 同本义 [salary]
立名誉,以取尊官厚俸。——《韩非子·奸劫弑臣》
(3) 又如:厚俸;俸钱(官吏所得的薪金);俸饷(官兵的俸禄和粮饷);俸薪(年俸和月薪)
(4) 旧指官吏任职的年资 [year's qualifications]
俸,俸秩。——《广韵》
俸满,一齐转了员外。——《儒林外史》
(5) 又如:俸满(官吏任职满一定年限后,依例升调);俸深;俸浅(官吏担任某一职务时间较短,资历较浅)
(6) 姓
康熙字典
俸【子集中】【人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扶用切《集韻》《韻會》房用切,音㡝。秩祿也。《前漢·宣帝詔》今小吏勤事而俸薄,欲其無侵漁百姓,難矣。增其俸百石以上什五。《後漢·光武紀》詔增百官俸。《宋太祖詔》吏員猥多,難以求治。俸祿鮮薄,未可責廉。與其宂員而重費,莫若省官而益俸。差減其員,舊俸月增給五十。《長篇》賜韓世忠妻俸。亦作奉。《前漢·公孫弘傳》奉祿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