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蝝
拼音
yuán
注音ㄩㄢˊ
部首虫部 总笔画15画 结构左右
五笔JXEY 统一码875D
笔顺丨フ一丨一丶フフ一ノフノノノ丶
名称竖、横折、横、竖、横、点、撇折、横撇/横钩、横、撇、弯钩、撇、撇、撇、捺
部首虫部 总笔画15画 结构左右
五笔JXEY 统一码875D
笔顺丨フ一丨一丶フフ一ノフノノノ丶
名称竖、横折、横、竖、横、点、撇折、横撇/横钩、横、撇、弯钩、撇、撇、撇、捺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蝝
⒈ 蝻,蝗的幼虫。
⒉ 蚂蚁卵。
⒊ 白蚁:“蠹蝝仆柱梁。”
异体字
- 蜎
English
the larva of locust
最读网蝝字讲解
“蝾”字的语文讲解
“蝾”是一个形声字,从虫,隆声。从虫,表示与昆虫有关;隆声,表示声音。本义是〔蝾螈〕,一种两栖动物。
一、字形结构
“蝾”字的字形结构是由“虫”字旁和“隆”字组成。其中,“虫”作为偏旁,提示我们这个字与昆虫或爬行动物有关;“隆”则作为声旁,表示字的读音。
二、字义解释
1. 本义:“蝾”的本义是指蝾螈,这是一种两栖动物,生活在水中,皮肤湿润,没有眼睑,四肢短小,没有尾巴,形状像青蛙。在古代,人们常捕蝾螈来食用或药用。
2. 引申义:后来,“蝾”字逐渐引申为其他含义。例如,“蝾”可以指代一种毒蛇,因为毒蛇的形态与蝾螈有些相似,且毒性强烈。此外,“蝾”还可以用来形容某些弯曲的形态,如“蝾蜒曲折”。
三、词语搭配
在汉语中,“蝾”字常与其他字组成词语,如“蝾螈”(特指蝾螈这种动物)、“蝾蛇”(毒蛇的一种)等。这些词语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四、文化意义
“蝾”字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它既可以代表一种可爱的两栖动物,也可以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例如,在一些文学作品中,作者会通过描绘蝾螈的形象来表达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学习建议
对于学习“蝾”字的同学们,建议大家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掌握好字形结构,明确偏旁和声旁的含义;其次,要多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蝾”字的文化背景和引申义;最后,可以通过写作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蝾”字虽然不算是常用字,但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知识价值却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索的。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 蝝的意思、基本解释,蝝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蝝【申集中】【虫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與專切《集韻》余專切,音沿。《爾雅·釋蟲》蝝,蝮蜪。《註》蝗子未有翅者。《春秋·宣十三年》冬蝝生。《註》以冬生,過寒而死,故不成螽。《劉歆云》蚍蜉子也。《說苑》蠹蝝仆柱梁。
又《集韻》兪絹切,緣去聲。義同。
又馨兗切,音䁵。同蠉。井中小蟲。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蝝【卷十三】【虫部】
復陶也。劉歆說:蝝,蚍蜉子。董仲舒說:蝗子也。从虫彖聲。與專切
说文解字注
(蝝)復陶也。釋蟲曰。蝝、蝮蜪。俗字从虫也。國語曰。蟲舍蚳蝝。韋注。蝝、蝮蜪也。可以食。按此說葢與下文二說畫然爲三。郭注爾雅則牽合董說耳。復陶未知於今何物。劉歆說。蝝、子也。此與下董說皆說春秋也。宣十五年。冬、蝝生。五行志曰。劉歆以爲蝝、螕
之有翼者。食穀爲災。按志云有翼。此云子、亦異。董仲舒說。蝝、蝗子也。何注公羊曰。蝝卽
也。始生曰蝝。大曰
。五行志曰。董仲舒、劉向以爲蝗始生也。
卽螽字。董、何說同也。从虫。彖聲。與專切。十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