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朒字的解释
朒

拼音 nǜ gǎ 注音ㄋㄩˋ ㄍㄚˇ
部首月部 总笔画10画 结构左右
五笔EMWW 统一码6712
笔顺ノフ一一丨フノ丶ノ丶
名称撇、横折钩、横、横、竖、横折钩、撇、点、撇、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nǜ(ㄋㄩˋ)

⒈  农历月初月亮出现在东方:“朒朓警阙,朏魄示冲。”

⒉  亏缺;不足:盈朒。

其他字义

gǎ(ㄍㄚˇ)

⒈  〔朒朒〕方言,(幼儿语)肉,如“吃朒朒”。

异体字

  • ?

最读网朒字讲解

“朒”字的语文讲解 “朒”是一个汉字,其本义是指农历每月初一,也就是新月的时候。这个字在古文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动的形象描绘。 一、字形与构造 “朒”字由“月”和“朏”两部分组成。其中,“月”作为偏旁,通常表示与月亮或时间有关的意思。而“朏”则是一个独立的字,其本义指月初的月光,后来引申为月初的名称。 二、字义与用法 在古文中,“朒”字常被用来表示农历每月初一这一特定的时间点。例如,在《诗经·小雅·正月》中有“正月繁霜,不矜细行,终累所愆”的诗句,其中的“正月”即指农历一月,也就是“朒月”。此外,“朒”字也可以作名词,泛指月初的月光。 三、文化内涵 “朒”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古人通过观察天象,将每月的初一命名为“朒”,以此来纪时序。这种命名方式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天文现象的细致观察,也寄托了他们对时间流逝的敬畏之情。 同时,“朒”字也常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诗歌、散文等。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朒”字被赋予了丰富的意象和美感,成为古人表达情感、描绘景象的重要元素。 四、形象描绘 从字形上来看,“朒”字中的“月”字旁仿佛一轮新月挂在天边,而“朏”字则像是初升的月亮洒下的一缕清辉。这种形象描绘不仅让人感受到“朒”字的独特魅力,也让人联想到古人夜晚仰望星空、感叹时光流逝的情景。 总之,“朒”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和生动的汉字。通过对其字形、字义、文化内涵以及形象描绘等方面的讲解,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字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朒


※ 朒的意思、基本解释,朒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动〉

(1) 农历月朔前后月见于东方 [new moon be seen in the east]

朒朒警阙。——谢庄《月赋》

(2) 又如:朒朒(农历月初月见于东方和月末月见于西方)

(3) 亏缺,不足 [insufficiency;deficite;lose]。如:朒数(稍小于正数之数);朒缩(退缩)

(4) 扭,折伤 [sprain;wrench]

有几个朒翻了的,也有闪朒腿的,爬得起来,奔命走出庙门。——《水浒传》

康熙字典

朒【辰集上】【月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正字通》女六切,音衄。《說文》朔而月見東方曰朒。○按朒《說文》作肭,非。當从肉。《謝莊·月賦》朒朓警闕。《李善註》引《說文》亦作朒。餘詳肭字註。

《玉篇》縮朒,不寬伸之貌。《前漢·五行志》王侯縮朒不任事。《註》鄭氏曰:縮朒,不任事之貌也。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