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肤字的解释
肤

拼音 注音ㄈㄨ 繁体
部首月部 总笔画8画 结构左右
五行 统一码80A4
笔顺ノフ一一一一ノ丶
名称撇、横折钩、横、横、横、横、撇、捺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肤(膚)fū(ㄈㄨ)

⒈  肉体表面的皮:皮肤。肌肤。切肤之痛。体无完肤。

⒉  表面的,浅薄的:肤浅。肤泛。

⒊  大:“薄伐猃狁,以奏肤公”(“肤公”即“大功”)。

异体字

  • ?
  • ?

汉英互译

skin

造字法

形声:从月、夫声

English

skin; superficial, shallow

最读网肤字讲解

“ 肤 ”的语文讲解 在汉字中,很多字都是由多个部分组合而成的,这些部分被称为偏旁部首,它们往往携带着一定的意义。今天,我们要讲解的字是“ 肤”,虽然这个字看起来简单,但其中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我们来看这个字的构成。“ ”代表的是“皮”的左半部分,而“肤”则保留了“皮”的右半部分。当这两个部分组合在一起时,就形成了“ 肤”这个字。 从字义上来看,“肤”通常指的是肉体表面的皮肤,它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之一。皮肤不仅覆盖着我们的身体,还承担着保护身体内部器官、调节体温、感受冷热和触觉等重要功能。 在汉字中,很多与皮肤、身体相关的字都带有“月”这个部首,比如“肚”、“胃”、“腿”等。这是因为“月”在古代汉字中常常用来表示与身体有关的意象。因此,“ 肤”中的“ ”部分也可以看作是与“皮”相关的偏旁。 此外,“ 肤”这个字还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皮肤状态。比如说,“肌肤”可以用来形容人的皮肤细腻光滑,而“皮肤”则可以用来泛指人的身体皮肤。通过这个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描述与皮肤相关的各种情境。 在文化层面,“ 被”这个字也承载着一些特殊的意义。比如,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有时会用“ 肤”来比喻人的容颜美丽,如“娇嫩肌肤”等词语,用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和娇美。 总的来说,“ 肤”这个字虽然简单,但却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的汉字。它不仅反映了汉字构造的巧妙,还体现了古人对身体和皮肤的重视与理解。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个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当然,由于“ 肤”中的空白部分没有给出具体的汉字,我们在讲解时只能根据已有的信息进行推测和补充。如果这个字是某个特定的汉字,那么它的具体含义还需要结合其完整的字形和上下文来进行理解。

肤


※ 肤的意思、基本解释,肤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名〉

(1) (形声。从肉,盧省声。本义:人的皮肤)

(2) 同本义 [skin]

肤受之愬。——《论语·颜渊》

衣不暖肤。——《商君书·算地》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卫风·硕人》

(3) 又如:肌肤(肌肉皮肤);肤革(皮肤的表皮和真皮;外面,表面);肤不生毛(皮肤上长满了厚茧而长不出毛)

(4) 树木、果实的表皮 [bark;skin]。如:肤部(表皮);肤果(可连皮吃的果实)

(5) 某些像皮层那样的东西 [sth.resembling skin]

纸光洁如玉,肤如卵膜。——宋· 陈师道《后山谈丛》

(6) 又如:草皮;纸张

(7) 古代用于祭祀或供食用的肉类 [sacrificial meat]

麋肤,鱼醢。——《礼记》。郑玄注:“肤,切肉也。”

(8) 古代长度单位,一指为寸,四指为肤 [measure unit of length]。如:肤寸(古长度单位。一指宽为寸,四指宽为肤)

(9) 较短的距离 [short distance]。如:肤寸之地无得

(10) 外表 [appearance]

而短小精悍者,游侠之徒也。人何足以知之?此皆其肤也。——宋· 苏轼《王定国真赞》

(11) 通“簠”( )。古祭祀燕享,以盛稻粱的器皿 [a square grain receptacle]

剥床以肤,凶。——《易·剥卦》

词性变化

〈形〉

(1) 浅薄 [superficial]

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汉· 张衡《东京赋》

(2) 又如:肤见(浅陋的见解);肤学(浅学,所学浅陋);肤俗(肤浅庸俗);肤庸(浅薄平庸);肤语(肤辞,肤浅空泛的言语)

(3) 大 [big]

薄伐猃狁,以奏肤公。——《诗·小雅·六月》

(4) 又如:肤功(大功)

(5) 肥美,美 [beautiful]

公孙硕肤。——《诗·豳风·狼跋》

(6) 又如:肤美(优美敏捷);肤敏(德行美好,行事敏捷)

康熙字典

肤【未集下】【肉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甫無切。與膚同。(膚)《廣韻》甫無切《集韻》《韻會》風無切《正韻》方無切,?音跗。《說文》籀文作臚。《玉篇》皮也。《廣韻》皮膚。《釋名》膚,布也,布在表也。《詩·衞風》膚如凝脂。《易·噬嗑》六二噬膚。《註》膚者,柔脆之物也。

豕肉爲膚。《儀禮·聘禮》膚鮮魚鮮腊。《註》膚,豕肉也。

切肉爲膚。《禮·內則》脯羹,兔醢,麋膚。《註》膚,切肉也。

《博雅》美也。《詩·豳風》公孫碩膚。《傳》膚,美也。

《博雅》傳也。《又》離也。《又》剝也。

大也。《詩·小雅》以奏膚公。《傳》膚,大也。

《韻會》膚淺,喻在皮膚,不深也。

《正韻》四指爲膚。《公羊傳·僖三十一年》膚寸而合。《註》側手爲膚。

膚受。《論語》膚受之愬。《書·盤庚》今汝聒聒起信險膚。《傳》起信險僞膚受之言也。

地名。《前漢·郊祀志》凡四祠于膚施。《註》膚施,上郡之縣也。

人名。《前漢·古今人表》陽膚。

《集韻》凌如切,音臚。義同。

《韻補》叶音浮。《易林》范子妙材,戮辱傷膚。後相秦國,封爲應侯。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