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岳字的解释
岳

拼音 yuè 注音ㄩㄝˋ
部首山部 总笔画8画 结构上下
五行 统一码5CB3
笔顺ノ丨一丨一丨フ丨
名称撇、竖、横、竖、横、竖、竖折/竖弯、竖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yuè(ㄩㄝˋ)

⒈  高大的山:五岳(中国五大名山,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⒉  称妻的父母或妻的叔伯:岳丈。岳父。岳母。叔岳。

⒊  姓。

异体字

  • ?
  • ?
  • ?
  • ?
  • ?
  • ?
  • ?

汉英互译

high mountains、wife's parents

造字法

会意:从丘、从山

English

mountain peak; surname

最读网岳字讲解

“岳”字的语文解释 “岳”是一个充满力量与尊贵的汉字,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含义和用法。它不仅仅表示山,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首先,从字面上看,“岳”字由“山”和“丘”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山”明确指出了这个字的本义与山有关。而“丘”在这里则可以理解为小山丘,或是山峰的一种形象描述。当“山”与“丘”结合在一起时,便形成了“岳”字,寓意着高大的山峰。 在汉语中,“岳”字常被用来形容山的高大、雄伟。例如,“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名言,便是用“岳”来赞美山的壮丽与神秘。这里的“岳”不仅代表了五岳(中国五大名山: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更泛指任何高耸入云、气势磅礴的山峰。 此外,“岳”字还常常用来借指尊贵、重要的人物或事物。比如,在古代,人们常以“岳”来称呼尊贵或重要的官员,如“岳飞”(南宋名将)等。这种用法既体现了“岳”字的象征意义,也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 同时,“岳”字在文学作品中也是一个常见的意象。它经常出现在山水诗、边塞诗等诗歌体裁中,为作品增添了一种壮阔、苍茫的意境。在这些诗歌里,“岳”字往往与云雾缭绕的山峰、波涛汹涌的大海等景象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综上所述,“岳”字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它不仅代表着高大的山峰,还借指尊贵的重要人物或事物,并在文学作品中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意象。通过学习和了解“岳”字,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汉语的文化底蕴和表达方式。

岳


※ 岳的意思、基本解释,岳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yuè

〈名〉

(1) (会意。从山,从丘。古文字形,象两座高大的山峰形,表示高山大岭。“嶽”字从山,狱声。本义:高大的山)

(2) 特指名山“五岳”或“四岳” [high mountain]

嶽,东岱、南霍、西华、北恒、中泰室,王者之所巡狩所至。从山,狱声。古文从山,象高形,今作岳。——《说文》。按,唐虞四岳,至《周礼·大宗伯》,始有五岳之名。

崧高维岳,骏极于天。——《诗·大雅·崧山》

(3) 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又如:岳宗(五岳之中的嵩山);岳帝(东岳泰山之神、东岳大帝的简称);岳华(西岳华山);岳庙(五岳之神的庙宇。特指东岳庙)

(4) 高大的山 [high mountain]

二女感于崇岳兮。——《思玄赋》。注:“山也。”

山岳潜形。——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岳阡(山上墓道);岳秀(山岳秀丽);岳峙(谓如高山耸立);岳神(山神);岳镇渊停(如山岳屹立,如渊水停滞,多形容人坚定沉着)

(6) 用以尊称妻方的父母一辈长者 [wife's parents]。如:岳老子(方言。岳父);岳翁(岳父)

词性变化

Yuè

〈名〉

(1) 姓

(2) “嶽”另见 yuè

康熙字典

岳【寅集中】【山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集韻》嶽古作岳。《說文》嶽,古篆作?。《六書正譌》从丘,山,象形。嶽,岳經傳通用。○按《字彙》引古文分爲二,今依《正字通》?入後嶽字註。

姓。宋岳飛,明岳正。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嶽【卷九】【山部】

東,岱;南,靃;西,華;北,恆;中,泰室。王者之所以巡狩所至。从山獄聲。岳,古文象高形。五角切

说文解字注

(嶽)東岱、見下。南靃、南靃者、衡山也。在今湖南衡州府衡山縣西北。風俗通曰。衡山一名霍山。爾雅釋山曰。霍山爲南嶽。尚書大傳、白虎通皆舉霍山。毛傳則曰。南嶽、衡。許宗毛者也。曰南霍、正皆謂今湖南之衡山。卽漢地理志長沙國湘南縣東南之禹貢衡山也。封禪書。漢武帝元封四年。巡南郡。至江陵而東。登禮灊之天柱山。號曰南嶽。此郭景純所謂武帝以衡山遼曠。移其神於天柱者。葢自是天柱始有霍山之名。而衡山不曰霍山矣。許言霍者、從其朔偁也。天柱山者、今安徽六安州霍山縣南之霍山是也。西?、見下。北恒、爾雅曰。恒山爲北嶽。毛傳曰。北嶽、恒。禹貢職方之恒山也。在今直?省定州曲陽縣。中大室。大各本作泰。今正。古書大字、俗或讀他葢切。改爲太。又改爲泰。葢不可盡正矣。爾雅曰。嵩高爲中嶽。封禪書、郊祀志皆曰。中嶽、嵩高也。按禹貢曰外方。左傳曰大室。國語曰崇山。崇之字亦作崈、亦作嵩。故崇山亦曰崈高山、亦曰嵩高山。地理志。潁川郡崈高縣。武帝置。以奉大室山。是爲中岳。古文以崇高爲外方山也。大室、崇高錯舉。可見一山數名。卽今河南河南府登封縣北之嵩山也。王者之所㠯巡狩所至。㠯、用也。王者所用至此而巡狩也。巡狩者、巡所守也。天子適諸侯曰巡狩。按堯典。二月至于岱宗。五月至于南嶽。八月至于西嶽。十有一月至于北嶽。不言中嶽也。而封禪書、郊祀志述堯典皆云。中嶽、嵩高也。何氏注公羊則偁堯典、而補其文曰。還至嵩。如初禮。應劭風俗通則曰。中嶽、嵩高也。王者所居。故不巡焉。其說乖異。从山。獄聲。五角切。三部。

?)古文。象高形。今字作岳。古文之變。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