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戉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戉
⒈ 同“钺”。
异体字
- 鉞
English
a battle-axe, a halberd
最读网戉字讲解
“戍”字的语文讲解
“戍”是一个汉字,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丰富的内涵。在现代汉语中,它主要与军事、边防等概念相关联。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个字的含义、用法以及它在句子中的表现。
一、字义解析
“戍”的基本含义是“防守”。它源于古代的军事防御,表示军队驻守边疆,以防止外敌入侵。这个字充满了浓厚的军事色彩,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字形结构
“戍”字由“戈”和“戊”两个部分组成。“戈”是古代的一种兵器,象征着战争和军事行为;“戊”则原指盾牌,后来引申为防守的意味。两个部分紧密结合,共同构成了“戍”字,寓意着守护和保卫的意象。
三、词语搭配与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戍”字常与其他字组合成词语,如“戍边”、“戍守”等。这些词语通常用于描述军队或边防人员坚守边疆、保卫家国的情景。例如:“戍边将士,英勇善战,誓死捍卫国家领土完整。”
此外,“戍”字还可以作为句子成分,如“戍楼”、“戍堡”等。这些词语中的“戍”字,既保留了其原有的军事意义,又融入了新的语境和内涵。
四、语境中的表现
在文学作品中,“戍”字常被用来渲染紧张、肃穆的氛围。通过描绘边疆的景象和戍边将士的生活,作者可以表达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家园的眷恋。同时,“戍”字也承载着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戍”字虽然不常用,但它的存在却让我们更加珍视和平与安宁的生活。当我们看到五星红旗在边疆飘扬时,心中不禁涌起对戍边将士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五、结语
“戍”字作为汉字中的一个重要成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不仅代表着军事和防守的意义,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勇敢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个字,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 戉的意思、基本解释,戉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戉
〈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大斧之形。本义:大斧。后作“钺”) 同本义 [big axe]
夏执玄戉。——《说文》引《司马法》
(2) 另见
(钺)康熙字典
戉【卯集中】【戈部】 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集韻》《韻會》王伐切,音越。威斧也。杖而不用,明神武不殺也。《司馬法》夏執
戉,殷執白戚,周左杖黃戉,右秉白旄。《周禮·夏官·大司馬》左執律,右秉戉。《註》律,所以聽軍聲也。戉,所以爲將威也。
又星名。《前漢·天文志》東井西曲星曰戉。《又》傷成戉。《註》賊傷之占,先成形於戉也。
又《正韻》魚厥切,音月。義同。◎按《說文》等書切喻母。而正韻獨切疑母。蓋北音以疑爲喻也。小篆从戈,聲。俗加金作鉞,則專取乎飾,其去古益遠矣。此古今字書之變。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戉【卷十二】【戉部】
斧也。从戈聲。《司馬法》曰:“夏執玄戉,殷執白戚,周左杖黃戉,右秉白髦。”凡戉之屬皆从戉。”王伐切〖注〗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鉞,非是。
说文解字注
(戉)大斧也。一本奪大字。非。斧所以斫也。从戈。聲。王伐切。十五部。俗多金旁作鉞。司馬灋曰。夏執玄戉。殷執白戚。周
杖黃戉。又把白髦。周書坶誓作秉白旄。此作把白髦者、葢司馬法之文有不同也。毛詩傳曰。秉、把也。手部曰。把、握也。髦者、旄之叚借字。凡戉之屬皆从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