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梗字的解释
梗

拼音 gěng 注音ㄍㄥˇ
部首木部 总笔画11画 结构左右
五行 统一码6897
笔顺一丨ノ丶一丨フ一一ノ丶
名称横、竖、撇、点、横、竖、横折、横、横、撇、捺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gěng(ㄍㄥˇ)

⒈  植物的枝或茎:菜梗子。

⒉  直,挺立:梗着脖子。

⒊  正直,直爽:梗直。

⒋  阻塞,妨碍:梗塞()。梗阻。心肌梗死。

⒌  大略:梗概。

⒍  有刺的草木:梗榆(刺榆)。

异体字

  • ?
  • ?

汉英互译

peduncle

造字法

形声:从木、更声

English

stem of flower, branch of plant

最读网梗字讲解

“梗”字的语文讲解 “梗”是一个在当今网络语境中频繁出现的词汇,尤其在社交媒体和影视作品中。它源于中文的“木”和“更”,原本是一个表示树木枝叶的词,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个特定的文化符号。 一、基本含义 首先,从字面上来看,“梗”指的是树木的枝干。但在网络用语中,“梗”的含义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个本义。它通常被用来形容某个作品、事件或者现象中的独特之处,这种独特之处往往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讨论。 二、网络用语中的“梗” 在网络语境中,“梗”被用来形容那些广为人知、易于传播和模仿的元素。这些元素可以是某个特定的词语、一句话、一张图片或者一段视频等。它们因为具有独特性和趣味性,所以容易被人们记住,并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例如,在社交媒体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搞笑的段子、流行的语录或者有趣的图片,这些都可以被称为“梗”。人们会纷纷转发、评论甚至模仿这些“梗”,从而使其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 三、“梗”的文化意义 “梗”不仅仅是一个网络用语,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首先,它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通过传播和模仿“梗”,人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进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 其次,“梗”也是网络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体现了网络文化的创新性和娱乐性,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形象,吸引了大量网民的关注和参与。 四、“梗”的使用注意事项 虽然“梗”在网络语境中非常流行,但在使用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要避免过度使用和盲目跟风,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来选择合适的“梗”。 其次,要注意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权益。在传播和使用“梗”时,要避免对他人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和伤害。 最后,要正确理解“梗”的含义和用法。在不同的场合和语境中,“梗”的含义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要结合具体情况来理解和运用。 总之,“梗”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意的网络用语,它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追求。在使用时,我们要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运用。

梗


※ 梗的意思、基本解释,梗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gěng

〈名〉

(1) (形声。从木,更声。本义:一种树)

(2) 刺榆(Hemiptelea davidii)的古名 [David hemiptelea]

梗,山枌榆。荚可为芜荑也。——《说文》。按,叶小于常榆,刺如柘刺,其木坚韧,中犊车材,即诗之山有枢。

(3) 有刺的草木 [spiny plant]

凡草木刺人,自关而东,或谓之梗。——《西京赋》

梗木为之靡拉。——《方言三》

(4) 又如:梗林(多刺的林丛);梗莽(荆棘草莽);梗刺(草木茎上有刺针)

(5) 草本植物的枝茎 [stalk]

桃梗土偶。——《战国策·秦策》

今求柴胡桔梗于沮泽。——《战国策·齐策》

(6) 又如:菠菜梗;梗子(植物的枝或茎);荷梗;芹菜梗

词性变化

gěng

〈动〉

(1) 阻塞;阻碍 [obstruct;hinder]

元恶未黜,天邑犹梗。——《梁书·高帝纪》

是时道路梗涩,人怀危惧,承每遇艰险,处之夷然。——《晋书·王承传》

(2) 又如:梗涩(阻塞难通);梗化(阻塞教化;妨碍管教);梗滞(阻塞);梗拒(阻拦拒绝);梗沮(阻扰;干扰);梗碍(阻塞)

(3) 假借为“抗”。抵御;抗拒 [resist]

(4) 又如:梗命(抗命);梗寇(作梗御寇);梗骜(亦指桀骜不驯的人)

(5) 挺直 [stiffen;straighten]。如:梗着脖子

凤姐听了,把头一梗。——《红楼梦》

(6) 通“鲠”。食留咽中 [choke with food]

谁生厉阶,至今为梗。——《诗·大雅·桑柔》

gěng

〈形〉

(1) 耿直,刚正 [upright]

子文都,性梗直,仕 周,为右侍上士。——《北史·汝阴王天赐传》附 修义

(2) 又如:梗梗(正直坚定的样子);梗令之人(梗直的人);梗野(率直粗鲁)

(3) 强硬;凶猛 [strong;violent]

梗,猛也。——《方言二》

锄其强梗。——《淮南子·原道》

(4) 又如:梗化(强硬);梗悍(强横);梗强(强横凶暴)

(5) 大略 [broad]

略举其梗概。——左思《吴都赋》。注:“粗言也。”

概,略也。——《方言十三》

(6) 又如:梗概;梗迹(隐约细微的行迹)

康熙字典

梗【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廣韻》《集韻》《類篇》《正韻》?古杏切,音鯁。《說文》山枌楡,有朿,莢可爲蕪荑者。

病也。《詩·大雅》至今爲梗。

禦災曰梗。《周禮·天官》女祝以時招梗,禬禳以除疾殃。

《爾雅·釋詁》梗,正直也。

《揚子·方言》梗,略也。梗槩,大略也。

草木刺人爲梗。《張衡·西京賦》梗木爲之靡拉。

枝梗。《戰國策》桃梗土偶。

土梗,非眞物也。《莊子·田子方》吾所學者,直土梗耳。

猛也。《方言》韓趙之閒曰梗。《淮南子·原道》鋤其强梗。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梗【卷六】【木部】

山枌榆,有朿,莢可爲蕪夷者。从木更聲。古杏切

说文解字注

(梗)山枌榆、有朿。山枌榆、又枌榆之一穜也。有朿。故名梗榆。卽齊民要術所謂刺榆者也。方言。凡草木刺人、自關而東或謂之梗。郭注。今云梗榆是也。莢可爲蕪荑也。荑當作夷。爾雅、急就篇皆不從艸。釋木。無姑、其實夷。郭云。無姑、姑榆也。生山中。莢圓而厚。剝取皮。合漬之。其味辛香。所謂蕪夷。按齊民要術分姑榆、刺榆、山榆爲三。云刺榆木甚堅肕。山榆可以爲蕪夷。依許說則刺榆山榆一物也。賈氏言種植皆得諸目驗。豈許有未諦與。姑榆卽周禮之橭。杜子春作枯榆。鄭注周易大過曰。枯音姑。謂無姑、山榆。廣雅。山榆、母估也。是則山枌榆卽爾雅無姑之證。從木。㪅聲。古杏切。古音在十部。按梗引伸爲凡柯莖骾刺之偁。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