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梏字的解释
梏

拼音 注音ㄍㄨˋ
部首木部 总笔画11画 结构左右
五笔STFK 五行 统一码688F
笔顺一丨ノ丶ノ一丨一丨フ一
名称横、竖、撇、点、撇、横、竖、横、竖、横折、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gù(ㄍㄨˋ)

⒈  古代拘在罪人两手的刑具:桎梏。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木、告声

English

handcuffs, manacles, fetters

最读网梏字讲解

“橛”字的语文讲解 “橛”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字,但在古文中却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读音是jiū,有多种含义,可以表示树枝、木桩,也可以指古代一种像椎子的武器。 首先,我们来看“橛”字的本义。从字形上来看,“橛”由“木”和“具”两个部分组成。“木”指的是树木,而“具”在这里有“器具”的意思。因此,“橛”最初的意思是指树枝或木桩,常用于比喻支撑、固定之物。 例如,在古文中,“橛株橛枝”就是用来形容树木的枝条像木桩一样坚固。这里的“橛”就是指树枝,强调了其稳固的作用。 除了本义之外,“橛”字还有其他的用法。在古代,“橛”还可以指一种像椎子的武器,这种武器通常用于近战。这种用法在古代文献中有所记载,如《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的“晋人或以广队不能进,楚人惎之脱扃,少进,马旋,又接之”,其中的“惎”字与“橛”字有相似的含义,都是一种武器。 此外,“橛”字在成语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例如,“橛株朽枝”这个成语就是用来比喻事物衰败零落,就像枯朽的树枝一样。这里的“橛”字再次强调了其作为支撑物的含义,但在这里更多的是取其象征意义,即事物的衰败和零落。 总的来说,“橛”字虽然是一个生僻字,但其独特的含义和用法却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文化和社会的窗口。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个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文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从而更好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现代汉语中,“橛”字并不常用,但在一些特定的语境下,它仍然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这个字的学习和理解,将其作为连接古代与现代的桥梁,为我们打开一扇了解传统文化的大门。

梏


※ 梏的意思、基本解释,梏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名〉

(1) (形声。从木,告声。本义:木手铐)

(2) 同本义 [wooden hand-shackles]

梏,手械也。——《说文》

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吕氏春秋·仲春》

在足曰桎,在手曰梏。——《易·蒙》疏

甫愍然为之改容,乃得并解桎梏。——《汉书·范滂传》

凡囚者,上罪梏拲(两手关械)而桎,中罪桎梏,下罪梏。——《周礼·秋官·掌囚》

(3) 又如:梏桎(即桎梏。束缚手足的刑具);梏掠(用刑拷问);梏拲(古代刑具,也指械系)

(4) 为了防牛触人而套在牛角上的横木。字本作告 [joke]

告,牛触人,角箸横木,所以告人也。——《说文》

词性变化

〈动〉

(1) 戴上手铐。也泛指械系,拘系 [fetter]

执而梏之。——《左传·成公十七年》

主梏扑者亦然。——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监禁 [imprison]

帝乃梏之疏属之山(疏属:山名)。——《山海经》

(3) 约束,束缚 [tie;bind;restrain]。如:梏亡(因受束缚而丧失);梏拲(比喻束缚人的事物)

康熙字典

梏【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古沃切《集韻》《類篇》姑沃切,?音鵠。《說文》手械也。《廣韻》紂所作。《易·蒙卦》用說桎梏。《疏》在手曰梏。《博雅·釋室》杻謂之梏,械謂之桎。《周禮·秋官·掌囚》中罪桎梏,下罪梏。

貫頸也。《左傳·襄六年》子蕩以弓梏華弱于朝。

《孟子》梏亡之矣。《趙岐註》亂也。

《博雅》㮝也。○按《說文》㮝,角械也。

《廣韻》古岳切《韻會》吉岳切《正韻》訖岳切,?音覺。《爾雅·釋詁》梏,直也。《禮·緇衣》引《詩》:有梏德行。《射義》棲皮曰鵠。《註》鵠之言梏。梏,直也,言人正直乃得中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梏【卷六】【木部】

手械也。从木告聲。古沃切

说文解字注

(梏)手械也。所㠯告天。所㠯告天四字依周禮音義補。梏吿曡韵也。從木。吿聲。古沃切。三部。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