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禬
拼音
guì
注音ㄍㄨㄟˋ
部首礻部 总笔画17画 结构左右
五笔PYWJ 统一码79AC
笔顺丶フ丨丶ノ丶一丨フ丨丶ノ一丨フ一一
名称点、横撇/横钩、竖、点、撇、捺、横、竖、横折、竖、点、撇、横、竖、横折、横、横
部首礻部 总笔画17画 结构左右
五笔PYWJ 统一码79AC
笔顺丶フ丨丶ノ丶一丨フ丨丶ノ一丨フ一一
名称点、横撇/横钩、竖、点、撇、捺、横、竖、横折、竖、点、撇、横、竖、横折、横、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禬
⒈ 古代为消灾除病而举行的祭祀:“掌以时招梗禬禳之事,以除疾殃。”
⒉ 古代诸侯会聚财物接济盟国:“以禬礼哀围败。”
⒊ 古代诸侯接济盟国的财物:“致禬以补诸侯之灾。”
统一码
禬字UNICODE编码U+79AC,10进制: 31148,UTF-32: 000079AC,UTF-8: E7 A6 AC。
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禬字讲解
“馬”字的语文讲解
“馬”字,作为汉字中的一个基础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它不仅是一个形声字,更是一个会意字,其构造和含义都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世界观。
一、字形结构
“馬”字由“馬”部首和“也”字组成。其中,“馬”作为首笔,象征着马这种动物;而“也”则位于“馬”的下方,起到了辅助和平衡的作用。这种结构使得“馬”字既具有形象性,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二、字义解析
“馬”字的基本意义是“马”,即现代汉语中的“马”。马是一种家畜,也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在古代,马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战争和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因此,“馬”字在古代文献中频繁出现,如《诗经》中有“駿马”的描写,形容马匹矫健有力。
三、词性和用法
“馬”字可以作为名词、动词等多种词性使用。作为名词时,“馬”可以指代马匹或马的形象;作为动词时,“馬”可以表示骑马、驱马等动作。此外,“馬”还可以构成许多与马相关的词语,如“马蹄”、“马鞍”等。
四、文化内涵
“馬”字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底蕴。首先,马象征着忠诚和勇敢。在古代,人们常以马为信仰和图腾,认为马是最忠诚、最勇敢的动物之一。这种精神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体现,如《史记》中的“项羽自刎乌江,乃令骑士持剑舞于马前”等诗句,展现了马的勇猛精神。
其次,马还象征着奔腾不息的力量和速度。在古代奥运会等体育赛事中,马术比赛是一项重要项目,体现了人们对马匹力量和速度的赞美和追求。
此外,“馬”字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例如,“馬”字在甲骨文中已有出现,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动物的认识和驯化过程;在古代汉字中,“馬”字与其他部首组合,形成了许多与马相关的词语和成语,如“龙马精神”、“犬马之劳”等,这些词语和成语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总之,“馬”字作为汉字中的一个基础字,其字形结构、字义解析、词性和用法以及文化内涵都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世界观。通过对“馬”字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感受汉字的魅力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 禬的意思、基本解释,禬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禬【午集下】【示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正韻》古外切,音膾。除殃祭也。《周禮·天官》女祝掌以時招梗禬禳之事也。《註》除災害曰禬,禬猶刮去也。卻變異曰禳。禳,攘也。
又《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禬禮哀圍敗。《註》同盟者會合財貨,以更其所喪。
又《說文》會福祭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黃外切,音會。義
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禬【卷一】【示部】
會福祭也。从示从會,會亦聲。《周禮》曰:“禬之祝號。”古外切
说文解字注
(禬)㑹福祭也。周禮注曰。除災害曰禬。禬、去也。與許異。从示。㑹聲。此等皆舉形聲包㑹意。古外切。十五部。周禮曰。禬之祝號。周禮詛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