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蒿字的解释
蒿

拼音 hāo 注音ㄏㄠ
部首艹部 总笔画13画 结构上下
五笔AYMK 五行 统一码84BF
笔顺一丨丨丶一丨フ一丨フ丨フ一
名称横、竖、竖、点、横、竖、横折、横、竖、横折钩、竖、横折、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hāo(ㄏㄠ)

⒈  二年生草本植物,叶如丝状,有特殊的气味,开黄绿色小花,可入药(亦称“青蒿”、“香蒿”):蒿莱(杂草,喻草野百姓)。

⒉  气蒸出的样子。

⒊  消耗。

异体字

  • ?

造字法

形声:从艹、高省声

English

mugwort, artemisia; give off

最读网蒿字讲解

“蒿”字的语文讲解 “蒿”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的汉字,它不仅代表着一种植物,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在古代文学和诗词中,“蒿”字经常出现,为作品增添了一种独特的韵味。 一、字义解析 “蒿”字的基本含义是指多年生草本植物,常见的如青蒿、艾蒿等。这些植物通常生长在路边、草地等地方,是自然界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植物。 二、词性变化 “蒿”字可以作为名词、形容词等多种词性使用。作为名词时,它指的是某种植物;作为形容词时,它可以用来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如“蒿草丛生”。 三、文化内涵 1. 文学象征:在古代诗词中,“蒿”字经常被用作表达离别之情的意象。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里的“原上草”即指“蒿草”,寓意着生命的顽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2. 历史典故:“蒿”字还承载着一些历史典故。比如,“蒿里行”是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途经碣石山时所作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疾苦,其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描写令人触目惊心。这里的“蒿”字正是指代那些因战乱而死亡的尸体。 3. 药用价值:在中药学中,“蒿”字也代表着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如青蒿就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发热、疟疾等症状。 四、书写与读音 “蒿”字的笔画顺序为:竖、横折、横、竖、横、横、横折钩、撇、撇、撇、捺。其读音为hāo,属于第三声。 五、总结 “蒿”这个字虽然简单,但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却非常丰富。从字义、词性到文化象征等方面,都体现了汉字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在学习和使用汉字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汉字背后的文化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蒿


※ 蒿的意思、基本解释,蒿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hāo

〈名〉

(1) (形声。从艸,高声。本义:草名。有白蒿、青蒿、牡蒿、臭蒿等多种。特指青蒿)

(2) 即青蒿 [celery wormwood]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诗·小雅·鹿鸣》

(3) 蒿子 [wormwood],蒿属的一种植物。引申为野草的意思。如:蒿艾(即艾蒿。一种野生的草。泛指野草);蒿棘(蒿草与荆棘);蒿藜(蒿和藜。泛指杂草;野草);蒿蓬(蒿草与蓬草)

词性变化

hāo

〈动〉

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庄子·骈拇》

(1) 又如:蒿目时艰(形容对时局忧虑不安)

(2) 物之精气蒸出的样子 [vapor]。如:蒿蒸(蒸腾貌);蒿蒿(形容气体浮生的样子)

(3) 用同“薅” [pull up;pull out]

我把花子腿砸折了,把淫妇鬓毛都蒿净了。——《红楼梦》

(4) 忧烦;忧虑不安 [worry]。如:蒿恼(骚扰;打扰;烦恼);蒿目(忧虑不安);蒿然(忧烦;忧虑不安);蒿忧(为世事忧虑)

康熙字典

蒿【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呼高切,好平聲。《說文》菣也。《詩·小雅》食野之蒿。《傳》蒿,菣也。《禮·月令註》蒿亦蓬蕭之屬。《爾雅·釋草》蘩之醜,秋爲蒿。《註》春時各有種名,至秋老成,通呼爲蒿。《陸佃·詩疏》蒿,草之高者。

焄蒿,氣蒸出貌。《禮·祭義》其氣發揚于上,爲昭明焄蒿悽愴,此百物之精也。

耗也。《楚語》使民蒿焉。

《莊子·騈拇篇》今之君子蒿目而憂世之患。《註》蒿易棲塵,喩君子眯眼塵中也。

地名。《穀梁傳·桓十五年》公會齊侯于蒿。

姓。《通志·氏族略》蒿氏。《註》見《姓苑》。

《韻會》呼侯切,讀齁。《易林》堅冰黃鳥,常哀悲愁。不見白粒,但見藜蒿。

《篇海》與藳同。◎按蒿名類甚多,《正字通》載簍蒿、薌蒿等,今皆刪去。詳蔞、薌等本字註。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蒿【卷一】【艸部】

菣也。从艸高聲。呼毛切

说文解字注

(蒿)菣也。釋艸、小雅毛傳同。陸璣曰。靑蒿也。从艸。高聲。呼毛切。二部。籒文作?。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