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薅字的解释
薅

拼音 hāo 注音ㄏㄠ
部首艹部 总笔画16画 结构上下
五笔AVDF 五行 统一码8585
笔顺一丨丨フノ一一ノ一一フノ丶一丨丶
名称横、竖、竖、撇点、撇、横、横、撇、横、横、竖提、撇、捺、横、竖钩、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hāo(ㄏㄠ)

⒈  拔除:薅草。薅锄。

⒉  揪。

异体字

  • ?
  • ?
  • ?
  • ?
  • ?
  • ?

造字法

形声:上形下声

English

to weed; to eradicate

最读网薅字讲解

“薙”字的语文讲解 “薙”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字,但在古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讲解这个字的含义、用法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 一、字义解释 “薙”主要有以下几个意思: 1. 修剪、剃除:这是“薙”字最为常见的含义。例如,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描述修剪草木或剃除头发等行为。如《礼记·月令》中有记载:“(孟夏之月)是月也,以庶草除,以治俎豆。”这里的“除”即指修剪、除去杂草。 2. 剃光、光秃:当“薙”用作形容词时,可以表示某物被剃光或光秃秃的状态。如《集韵》中提到:“薙,草名,似芹,可以为席,又可为烛。” 3. 动词,以刀割草:除了上述含义外,“薙”还可以作为动词,表示用刀割草的动作。这在古代文献中也时有出现。 二、用法示例 在古代汉语中,“薙”字多用于书面语,尤其是与植物、动作等相关的描述中。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修剪草木:《汉书·王莽传上》中有“(王莽)将作大匠,修整舆马,修饰弓矢,薙草莱,宫室不严”之句,这里的“薙草莱”即指修剪草木。 2. 剃发为僧:在佛教文化中,“薙发”是出家为僧的一种仪式之一。如《新唐书·忠义传下·齐映》中记载:“少慕道,落魄,不事生业。及从道士游,十年乃归,虽衣食不如贫士,而亲属不异。别人问其故,答曰:‘膏火可守,饥寒可忍,未足为忧;唯学无涯,绝胜封侯。’乃薙落头发,绝粒二十余年。”这里的“薙落头发”即指剃光头发,表示出家为僧。 三、文化背景 “薙”字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宗教信仰,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古代社会,人们通过修剪、剃除等方式来维护自然环境的整洁和个人的修行境界。同时,“薙”字也体现了古代人们对佛教文化的推崇和传承。 总之,“薙”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文化底蕴的汉字。通过对其含义、用法以及文化背景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领略古代汉语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

薅


※ 薅的意思、基本解释,薅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hāo

〈动〉

(1) 拔除田草 [weed;pull up;pull out]。如:薅马(古代农具的名称。专用于除草);薅草(除草);薅锄(除草锄地);薅耨(除草)

(2) 泛指拔去 [pull out]。如:薅胡子(拔胡须);薅菜苗儿;薅秧(拔秧苗)

(3) 〈方〉∶揪 [hold tight]。如:薅师傅的胡子;薅下几根头发;薅走了军帽;薅住领子

康熙字典

薅【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呼毛切《正韻》呼高切,?音蒿。《說文》拔去田草也。《詩·周頌》以薅荼蓼。《說文》亦作茠。《集韻》或作???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薅【卷一】【蓐部】

拔去田艸也。从蓐,好省聲。?,籒文薅省。茠,薅或从休。《詩》曰:“旣茠荼蓼。”呼毛切文二重三

说文解字注

(薅)披田艸也。大徐作拔去田艸。衆經音義作除田艸。經典釋文、王篇、五經文字作拔田艸。惟繫傳舊本作披、不誤。披者、迫地削去之也。木部曰。槈、薅器也。从蓐。好省聲。呼毛切。古音在三部。

?)籒文薅省。

(茠)薅或从休。古好聲休聲同在三部。詩曰。旣茠荼蓼。周頌文。今詩作以薅。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