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霍字的解释
霍

拼音 huò 注音ㄏㄨㄛˋ
部首雨部 总笔画16画 结构上下
五笔FWYF 五行 统一码970D
笔顺一丶フ丨丶丶丶丶ノ丨丶一一一丨一
名称横、点、横撇/横钩、竖、点、点、点、点、撇、竖、点、横、横、横、竖、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huò(ㄏㄨㄛˋ)

⒈  快,迅速:霍闪(闪电)。霍地。霍然。

⒉  〔霍霍〕a.形容摩擦声、鸟翅振动声、笑声等;b.形容快速闪动。

⒊  姓。

异体字

  • ?
  • ?
  • ?

汉英互译

quickly、suddenly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quickly, suddenly; surname

最读网霍字讲解

“霍”字的语文讲解 “霍”是一个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霍”主要用作动词和姓氏。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个字的用法和意义。 一、基本含义 1. 动词用法 - 散布、分发:如“霍然开朗”,意思是突然之间变得开阔明亮。“霍霍”在这里表示散布、发出的意思。 - 消除、消除殆尽:如“霍然病愈”,意思是病情突然好转或消失。“霍霍”在这里表示消除、消减的意思。 - 杀戮、残杀:如“霍然倒下”,可以指人突然倒地死亡,也可以泛指猛烈地杀戮。“霍霍”在这里带有血腥、暴力的意味。 - 快速、迅速:如“风霍霍”,形容风刮得非常急促。“霍霍”在这里表示迅速、迅疾的意思。 2. 姓氏用法 - “霍”也是一个常见的姓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二、“霍”字的构成与演变 “霍”字属于会意字,由“雨”和“霍”(本义为散开)组成。其字形结构表明了其原意与雨有关,而后逐渐演变为表示其他含义。 三、“霍”字的文化内涵 1. 文学意象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霍”字常被用来描绘一种突然的变化或转折,如“霍然开朗”常用来形容心情的豁然开朗或景象的突变。 2. 历史典故 “霍”字也出现在一些历史典故中,如“霍去病”,西汉时期的名将,因其战功显赫而被后人铭记。 3. 成语用法 “霍”字还常出现在成语中,如“霍然变计”,意指突然改变计划或策略。 四、如何正确使用“霍”字 在使用“霍”字时,需要注意其语境和感情色彩。作为动词,它通常表示较为强烈或直接的动作;而作为姓氏,则更注重其文化传承的意义。 此外,还要注意“霍”字与其他字的搭配习惯,以确保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总之,“霍”字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文化内涵的汉字,通过对其含义、构成、文化内涵以及使用方法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个字,并在语文学习中灵活运用。

霍


※ 霍的意思、基本解释,霍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huò

<象>

(1) (会意。从雨。俗省作“霍”。本义:鸟疾飞时发出的声音。后描述门、水等响声)同本义 [huo]

靃,飞声也。雨而双飞者,其声靃然。——《说文》

磨刀霍霍向猪羊。——《乐府诗集·木兰诗》

(2) 又如:霍落(象声词);霍濩(水流声);霍嚓(象声词)

词性变化

huò

〈形〉

(1) 引申为疾速 [quickly]

霍然病已。——枚乘《七发》

翕赫脗霍。——扬雄《甘泉赋》

(2) 又如:霍奕(奔驰的样子);霍绎(形容急速分散飞走);霍霍眨眨(闪闪烁烁);霍脗(疾速的样子)

(3) 大山围绕着小山之称 [a hill surrounding in a mountain]

大山宫小山,霍。——《尔雅》。郭璞注:“宫,谓围绕之。”

huò

〈名〉

(1) 霍乱,即中医上泛指具有剧烈吐泻、腹痛等症的急性胃肠病 [acute gastroenteritis]

仲氏又发霍,洞下忽焉甚。—— 梅尧臣诗

(2) 山名 [Huo mountain]

(3) 在河南省临汝县西南30公里

(4) 在安徽省霍山县

(5) 即衡山,在湖南省衡山县西

(6) 古国名 [Huo state]。周武王弟叔处的封地,故城在今山西省霍县西南

(7) 通“藿”。豆叶,嫩时可食 [bean leaf]

使奴从宾客,将酒霍肉。——《汉书·鲍宣传》

(8) 姓

huò

〈动〉

消除;消散 [eliminate;dispel;dissipate]。如:霍索(排遣)

康熙字典

霍【戌集中】【雨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虛郭切《集韻》《韻會》《正韻》忽郭切,?音霩。《玉篇》揮霍。《集韻》揮霍,猝遽也。《陸機·文賦》紛紜揮霍。《註》揮霍,疾貌。《馬融·廣成頌》徽嫿霍奕。

《荀子·議兵篇》霍焉離耳。《註》霍焉,猶渙焉也。《司馬相如·大人賦》霍然雲消。

《揚雄·甘泉賦》翕赫曶霍。《註》師古曰:開合之貌。《文選註》曶霍,疾貌。

《前漢·嚴助傳》夏月暑時,歐泄霍亂之疾。

《爾雅·釋山》大山宮,小山霍。《註》宮謂圍繞之。《疏》小山在中,大山在外,圍繞之。山形若此者名霍,非謂大山名宮,小山名霍也。

山名。《爾雅·釋山》江南衡。《註》衡山,南嶽。《又》霍山爲南嶽。《註》卽天柱山。《疏》衡之與霍,一山而有二名也。本衡山,一名霍山。漢武帝移嶽神於天柱,又名天柱,亦爲霍,故漢已來衡霍別矣。《註》卽天柱山。此據作註時霍山爲言也。其經之霍山,卽江南衡是也。○按據此註,霍山有二,南嶽衡山及天柱山,皆名霍山。白虎通:南方爲霍,霍之爲言護也。言太陽用事,護養萬物也。風俗通義,衡山,一名霍山者,萬物盛長,垂枝布葉,霍然而大。

周禮夏官職方氏:河內曰冀州,其山鎭曰霍山。爾雅釋地:西方之美者,有霍山之多珠玉焉。晉語:景霍以爲城。註:景,大也。大霍,晉山名。

國名。《書·蔡仲之命傳》武王克商,封弟叔處于霍。《左傳·閔元年》滅霍。《註》永安縣有霍大山。霍國,姬姓。

邑名。《左傳·哀四年》襲梁及霍。《註》梁南有霍陽山,蠻子之邑也。《公羊傳·僖二十一年》會于霍。

姓。《廣韻》武王弟霍叔之後也。

與藿通。《前漢·鮑宣傳》漿酒霍肉。《註》劉德曰:視肉如藿也。師古曰:霍,豆菜,貧人茹之。

《玉篇》鳥飛急疾貌。

《集韻》歷各切,音洛。艸名。《爾雅·釋草》枹霍首。

《集韻》曷各切,音鶴。義同。或作藿。通作隺。

上聲,音瑣。霍人,地名。《史記·周勃世家》降下霍人。《註》正義曰:霍,音瑣,又蘇寡反。師古曰:山寡反。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靃【卷四】【雔部】

飛聲也。雨而雙飛者,其聲靃然。呼郭切

说文解字注

(靃)飛聲也。此字之本義也。引伸爲揮霍、爲靃靡。靃靡音選委切。从雨雔。各本少此三字。今補。呼郭切。五部。俗作霍。雨而雔飛者其聲靃然。說从雨之意。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