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䊆
基本解释
异体字
- 糗
English
cooked, dry rice flour, (same as 糗) cured dried grain; parched wheat or rice
最读网䊆字讲解
“䊆”字的语文讲解
“䊆”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字,但在古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丰富的内涵。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讲解这个字的读音、意义及用法。
一、读音
“䊆”的普通话标准读音为zhào,也可以读作shào,但shào并不作为首笔。在多数情况下,我们更常见的是其zhào的读音。
二、字义
1. 本义:指古代一种农具,类似于现代的镰刀。因其形状像麦芒,故名“䊆”,用于割草或收割庄稼。
2. 引申义:除了指农具外,“䊆”还可以用来泛指各种锋利的切割工具,如刀剑等。
三、用法与结构
“䊆”是一个单一结构,由“䊆”字部首和其他部分组成。在组词时,它可以作为动词或名词使用。
1. 动词用法:表示用农具进行收割或切割的动作。例如:“耕耘䊆亩”(指耕地),“䊆稻”(指割稻谷)。
2. 名词用法:指代农具或锋利的切割工具。例如:“短䊆”(指短的镰刀),“宝䊆”(指珍贵的刀具)。
四、例句
1. 他挥动䊆,快速地将麦田割了下来。
2. 这把宝䊆是祖传的,锋利无比,非常珍贵。
五、文化意义
“䊆”字不仅是一个实用的汉字,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古代,农耕文明占据重要地位,“䊆”作为农具之一,见证了人们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同时,“䊆”字也出现在许多古诗文中,如杜甫的《三吏》中有“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其中提到的“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劳动成果的珍视和对家庭责任的承担。
总之,“䊆”这个字虽然生僻,但其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不容忽视。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个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和民俗风情。
请注意,由于“䊆”字较为生僻,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并不常用。因此,建议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理解和运用。

※ 䊆的意思、基本解释,䊆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䊆【未集上】【米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其九切《集韻》《韻會》巨九切,音臼。《說文》舂糗也。
又與糗同。《說文》熬米麥也。
又《篇海》乾飯屑。
又《集韻》於九切,憂上聲。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䊆【卷七】【米部】
舂糗也。从臼、米。其九切
说文解字注
(䊆)舂糗也。米麥巳熬。乃舂之而簁之成勃。鄭所謂擣粉也。而後可以施諸餌餈。从米臼。臼亦聲。此舉會意包形聲也。其九切。三部。
交流分享
- 䊆的词语
- 䊆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