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砠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砠
⒈ 上面有土的石山;一说为上面有石的土山。
异体字
- 岨
造字法
形声:从石、族声
English
rocky, hilly, uneven
最读网砠字讲解
逐字解析:“筝”字的语文解释
“筝”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汉字,在古汉语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的字形结构、字义以及所蕴含的意境,都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独特的文化世界。
一、字形结构
“筝”字由“竹”和“争”两个部分组成。其中,“竹”作为偏旁,通常与植物、乐器等相关联;而“争”则传达了一种竞争、争执的意味。这种结构使得“筝”字在视觉上呈现出一种平衡而和谐的美感。
二、字义解析
“筝”字的基本字义是“古代的一种弦乐器”,类似于筝形,用竹子或木头制成,中间有弦,演奏时以手按弦发声。除了指代乐器外,“筝”还可以用来比喻某些事物,如“筝声”可以指悠扬动听的乐曲,“筝材”可以指制作筝的原材料。
三、文化内涵
“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古代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筝乐以其独特的音色和韵律,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东方钢琴”。同时,“筝”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如“筝人”指的是弹筝的人,“筝坛”则指筝乐的舞台或圈子。
四、诗意表达
“筝”字在诗词中也经常出现,如杜牧的《秋夕》中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云闲。”虽然没有直接提到“筝”,但整首诗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让人不禁联想到弹奏筝乐时的悠扬与宁静。
此外,“筝”字还常与其他字组合成词,如“筝声”、“筝乐”等,进一步丰富了其文化内涵和外延。
总之,“筝”这个字不仅字形美观、字义丰富,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诗意表达。它让我们在欣赏音乐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 砠的意思、基本解释,砠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砠【午集下】【石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韻會》七餘切《集韻》《正韻》千余切,音疽。《說文》作岨。《爾雅·釋山》土戴石爲砠。《詩·周南》陟彼砠矣。《韻會》詩詁云:土山戴石,行者以爲苦,故云馬瘏僕痡。毛傳:石山戴土。誤。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岨【卷九】【山部】
石戴土也。从山且聲。《詩》曰:“陟彼岨矣。”七余切
说文解字注
(岨)石戴土也。周南卷耳曰。陟彼?矣。本亦作砠。釋山曰。石戴土謂之崔嵬。土戴石爲岨。毛傳云。崔嵬、土山之戴石者。石山戴土曰砠。二文互異而義則一。戴者、增益也。釋山謂用石戴於土上。毛謂土而戴之以石。釋山謂用土戴於石上。毛謂石而戴之以土。以絲衣戴弁例之。則毛之立文爲善矣。石在上則高不平。故曰崔嵬。土在上則雨水沮洳。故曰岨。許於嵬下同毛。此岨下亦同毛也。詩、爾雅作砠。許作岨。主謂山、故字从山。重土、故不从石。从山。且聲。七余切。五部。詩曰。陟彼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