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莒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莒
⒈ 古代对“芋”的别称。
⒉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莒县一带。
造字法
形声:从艹、吕声
English
hemp-like plant; taro; herb
最读网莒字讲解
“莒”字的语文解释
“莒”是一个汉字,其本意为“干枯的草木”,也可用来表示地名。在古文中,“莒”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首先,从字形上来看,“莒”字由“艹”(草字头)和“出”字组成。这个字形象地描绘了草木因干燥而枯萎的状态,从而引申为“干枯”的意象。
在词义方面,“莒”主要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干枯的草木”,二是作为地名。例如,在古代文献中,“莒”有时被用作国名,如“莒国”,其地理位置大致位于今天的山东省日照市一带。
此外,“莒”字还可以构成许多与植物、草木相关的词语,如“莒蒲”、“莒艾”等。这些词语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还为我们了解古代文化提供了线索。
在历史文化层面,“莒”字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例如,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鲁国的大贵族季孙氏曾把一部分封地赐给了国君的弟弟叔孙氏,叔孙氏将这部分土地称为“莒”。后来,“莒”逐渐演变为地名,并成为了今天山东省一个重要的城市——莒县的名称来源。
同时,“莒”字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许多文人墨客在诗词歌赋中借助“莒”字来表达对草木茂盛、生机勃勃景象的赞美,以及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
综上所述,“莒”字不仅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的汉字,还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通过学习和掌握“莒”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 莒的意思、基本解释,莒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莒
〈名〉
(1) 芋头 [taro]一种芋属植物
(2) 周代诸侯国名 [Ju state]。己姓,旧都介根,在今山东胶县西南,后迁莒,今山东省莒县,后为楚灭。如:莒刀(古代齐国的钱币。莒邑所造,形如刀,故名)
(3) 古邑名 [Ju city]。一为春秋时齐邑,在莒县;一为春秋时周邑(其地未详)
康熙字典
莒【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正韻》居許切《集韻》苟許切,音舉。草名。《說文》齊謂芌爲莒。
又國名。《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註》莒國,今城陽莒縣。
又莒父,魯下邑。《論語》子夏爲莒父宰。
又姓。《史記·秦本紀》秦之先爲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爲姓,有莒氏。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莒【卷一】【艸部】
齊謂芌爲莒。从艸呂聲。居許切
说文解字注
(莒)齊謂芋爲莒。所謂別國方言也。借爲國名。从艸。呂聲。居許切。五部。顏氏家訓云。北人之音多以舉莒爲矩、唯李季節云。齊桓公與管仲於臺上謀伐莒。東郭牙望桓公口開而不閉。故知所言者莒也。然則莒、矩必不同呼。此爲知音矣。按廣韵莒、矩雖分語、麌。然雙聲同呼。顏氏云。北人讀舉莒同矩者。唐韵矩其呂切。北人讀舉莒同之也。李季節音諩讀舉莒居許切。則與矩之其呂不同呼。合於管子所云口開而不閉。廣韵矩俱雨切。非唐韵之舊矣又按孟子以遏徂莒。毛詩作徂旅。知莒從呂聲。本讀如呂。是所以口開不閉。不第如李季節所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