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矍字的解释
矍

拼音 jué 注音ㄐㄩㄝˊ
部首目部 总笔画20画 结构上中下
五笔HHWC 五行 统一码77CD
笔顺丨フ一一一丨フ一一一ノ丨丶一一一丨一フ丶
名称竖、横折、横、横、横、竖、横折、横、横、横、撇、竖、点、横、横、横、竖、横、横撇/横钩、捺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jué(ㄐㄩㄝˊ)

⒈  〔矍铄〕形容年老而有精神的样子。

⒉  惊慌地看着:矍然(惊视的样子)。矍矍(左右惊顾的样子)。

异体字

  • ?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look about in fright or alarm

最读网矍字讲解

“矍铄”这个字的语文解释 “矍铄”是一个充满力量感的汉字,它用来形容一个人精力旺盛、斗志昂扬的状态。在古文中,“矍铄”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动的形象描绘。 首先,我们从字的结构上来看,“矍”由“目”和“矍”组成,其中“目”代表眼睛,“矍”则含有精神焕发的意味。合起来,“矍”字本身就给人一种目光炯炯、精神抖擞的感觉。 而“铄”字则有多重含义,它可以表示明亮、美好,如“铄金”(熔化金属)中的“铄”就有明亮、美好的意思;同时,“铄”也可以表示消耗、消减,如“铄思”(消耗思想)中的“铄”就有消耗的意思。但在“矍铄”这个词中,“铄”更多地是取其明亮、充满活力的意味。 将“矍”和“铄”结合起来使用,就形成了“矍铄”这个词。它通常用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特别是那些年纪虽大但依然精力充沛、斗志不减的人。比如,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描述老人精神矍铄、老当益壮的句子,这就是“矍铄”字的生动体现。 此外,“矍铄”这个词还可以用来比喻事物充满活力和生机。比如,我们可以说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矍铄生辉”,意思就是形容这个国家或民族充满了活力和生机,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和希望。 总的来说,“矍铄”是一个充满力量感和生机感的汉字,它不仅可以用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还可以用来比喻事物的活力和生机。在现代汉语中,我们仍然经常能够见到这个词的使用,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古代文化的魅力和表达方式。

矍


※ 矍的意思、基本解释,矍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jué

〈形〉

(1) 惊惶四顾的或惊视的 [scared]

矍,一曰视遽貌。——《说文》。徐锴曰:“左右惊顾。”

震索索,视矍矍。——《易·震》

(2) 又如:矍矍(惊惧四顾的样子;急切的样子;疾视的样子);矍然(迫不及待着急的样子)

康熙字典

矍【午集中】【目部】 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5画

《唐韻》九縛切《集韻》《韻會》《正韻》厥縛切,?音攫。《說文》隹欲逸走也。从又,持之矍矍也。《徐曰》左右驚顧也。一曰視遽貌。《易·震卦》視矍矍。《疏》不專視之容。鄭康成曰:目不正也。徐邈讀若謔。

矍踢,驚動貌。《揚雄·河東賦》河靈矍踢。

矍鑠,輕健貌。《後漢·馬援傳》矍鑠哉,是翁也。

矍相,地名。《禮·射義》孔子射于矍相之圃。

姓。《正字通》唐刺史矍璋,博士矍參。

《韻會》或作戄。《後漢·班固傳》矍然失容。

《李固傳》泰使戄然。

《集韻》怳縛切,况入聲。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矍【卷四】【瞿部】

隹欲逸走也。从又持之,矍矍也。讀若《詩》云“穬彼淮夷”之“穬”。一曰視遽皃。九縛切

说文解字注

(矍)隹欲逸走也。隹當作隼。也當作皃。隼欲逸走而未能。矍矍然。震上六。視矍矍。馬云。中未得之皃。人之中未得者、如隼之欲逸走也。从又。持之瞿瞿也。瞿瞿各本作矍矍。今正。又持之而瞿瞿然。故其字爲矍。讀若詩云穬彼淮夷之穬。泮水。憬彼淮夷。憬下旣引之。而此作穬。假借字也。詩釋文則云憬說文作懬。音獷。今心部懬下佚此文。文選注引韓詩則作獷。矍在五部。讀若从廣聲字者、十部與五部同入也。九縛切。一曰視遽皃。前義自鷹隼言。後義自人言。東都賦。西都賓矍然失容。善注引驚視皃。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