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忾字的解释
忾

拼音 kài xì 注音ㄎㄞˋ ㄒ一ˋ 繁体
部首忄部 总笔画7画 结构左右
五行 统一码5FFE
笔顺丶丶丨ノ一一フ
名称点、点、竖、撇、横、横、横折弯钩/横斜钩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忾(愾)kài(ㄎㄞˋ)

⒈  愤怒,愤恨:同仇敌忾(大家一致痛恨敌人)。

其他字义

忾(愾)xì(ㄒ一ˋ)

⒈  叹息。

⒉  遍及;到:“忾乎天下。”

异体字

  • ?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anger, wrath, hatred, enmity

最读网忾字讲解

“怨”字的语文讲解 “怨”是一个形声字,从心,因声。从心,表示这个字与心情、情感有关;“因”作为声旁,表明了字的读音。 “怨”字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含义,主要与“不满、抱怨”等情感相关。当人们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常常会产生怨恨的情绪。这种情绪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表达,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 例如,在古诗词中,“怨”字常被用来形容人们对社会不公、人事纷争或自然现象的不满和抱怨。如杜甫的《春望》诗中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里的“恨别”便是怨的一种体现。 此外,“怨”字也可以作名词,表示埋怨、不满的情绪或行为。如《左传·宣公二年》中的“郑成公疾,子驷请息肩于晋,公曰:‘楚君以郑敌,故欲劳晋师而罢之。我不得己,是以求成,而使怨报焉。’”这里的“怨”便是指埋怨的情绪。 在现代汉语中,“怨”字依然被广泛使用,常用于描述人们因不满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同时,通过学习和掌握“怨”字的含义和用法,我们还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总之,“怨”是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字,它提醒我们要关注生活中的不如意,并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抱怨。同时,通过学习“怨”字,我们还可以更深入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忾


※ 忾的意思、基本解释,忾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kài

〈动〉

(1) (形声。从心,气声。 本义:叹息,感慨)

(2) 同本义[sigh with regret]

忾,大息也。——《说文》

忾我寤叹。——《诗·曹风·下泉》

忾然心有闻乎其叹息之声。——《礼记·祭义》

见魏武帝遗令,忾然叹息,伤怀者久之。——《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

(3) 愤恨,愤怒[detest]

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左传·文公四年》

(4) 又如:忾敌(同仇敌忾);忾愤(愤怒,愤恨)

(5) 满 [fill]

身以及身,子以及子,妃以及妃,君行此三者,则忾乎天下矣。——《礼记》

康熙字典

忾【卯集上】【心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喜夷切《集韻》馨夷切,?音咦。《廣雅》喜貌。

《字彙》與忔同。(愾)《唐韻》《集韻》?許旣切,音欷。《說文》太息也。《詩·曹風》愾我寤歎。◎按陸德明音義本作苦愛反。

《廣韻》苦蓋切《集韻》《正韻》丘蓋切,?音磕。《博雅》滿也。《禮·祭義》出戸而聽,愾然必有聞乎其太息之聲。

《集韻》口漑切,音慨。《玉篇》怒也。《左傳·文四年》諸侯敵王所愾,而獻其功。《註》愾,恨怒也。

《集韻》許訖切。與迄同。《爾雅·釋詁》至也。本作迄。或作愾。《禮·哀公問》君行此五者,則愾乎天下矣。〇按《說文》从心从氣,氣亦聲,故許旣切最近。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愾【卷十】【心部】

大息也。从心从氣,氣亦聲。《詩》曰:“愾我寤歎。”許旣切

说文解字注

(愾)大息皃。大各本作太。皃各本作也。皆誤。今正。古無太息連文者。淺人爲之也。口部嘆下曰。大息也。大息者、呼吸之大者也。呼、外息也。吸、内息也。曹風下泉。愾我寤嘆。嘆或作歎者、誤。箋云。愾、嘆息之意。許云大息者謂嘆。云皃者謂愾也。祭義曰入戸而聽、愾然必有聞乎其嘆息之聲是也。若哀公問則愾乎天下矣注云。愾、至也。此叚愾爲訖。从心。氣聲。許旣切。陸引說文火旣反。十五部。詩曰。愾我寤嘆。

交流分享